《2018伊利中國可持續消費報告》發布,報告顯示:超過九成中國消費者具備了一定的可持續消費意識,七成的消費者對可持續消費關注程度較高,可持續生活正在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追捧。報告的最大亮點是設置了衣、食、住、行四個場景,通過對日常行為模式的調研,來考察消費者可持續消費及可持續生活習慣。
其中亮點包括:可持續產品相關認證標識的普及度仍有待提高,關于可持續產品相關認證標識的普及度仍有待提高。女性比男性具備更高的可持續消費意識,91.1%的女性消費者相信自己的消費行為會對環境改善有所幫助,男性消費者占比為89.5%。在選購服裝服飾時,消費者已經開始考慮選擇環保織物的面料、在衣物達到使用年限后改作他用或者轉送朋友。七成的消費者已經可以接受在二手、租賃平臺購買衣物等。在購買不同品類產品時,消費者對于其可持續性的考慮程度不盡相同。消費者認為家居建材及裝飾類產品與可持續消費有關的程度最高,占比達81.5%,其后依次為食品類、汽車及配飾類、服裝服飾類、日用品類和電子電器。
報告還指出消費者在選購可持續產品時仍然面臨不同程度的阻礙。可持續產品無法有效識別(81.4%)、價格過高(77%)、不知道從哪里購買(76.9%)及可持續產品選擇有限(71.8%)是消費者認為影響程度比較大的幾項。(美通社,2019年1月21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