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Dnte:2009年07月 刊物名稱/Publication:經理人 |
|
中國企業信息傳播需求旺盛 |
“這些年中國的產品幾乎賣到了世界各地,但是在全球主流媒體上卻很少能夠聽到來自中國企業的真實的聲音。這里面有傳播渠道匱乏的問題,但主要還是企業的信息傳播渠道不暢” “對于中國本地的企業來說,以前可能沒有信息傳播的需求,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國外的消費者和投資者越來越需要了解國內企業的信息,國內企業也需要把自己的消息及時發布出去。”全球企業信息專業發布機構——美通社(亞洲)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玉劼表示。 中國企業海外拓展,信息傳播成瓶頸 “金融危機產生的—個主要原因是信息不靈通。很多人從事貿易或投資項目,遇到了風險,出現了嚴重的損失,現在停下來不投資,消費能力也受到極大制 約。不是大家不愿意投資或消費,而是設有信心,不清楚生產廠商或是投資對象的詳細情況,無法對消費的結果或是投資的收益做出判斷。” 陳玉劼認為,以前國內很多出口型、制造型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單純進行代理加工,對品牌的重視度不夠,也沒有遇到太多的問題。然而金融危機的爆 發對海外市場的購買力和信心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于在海外缺乏品牌影響力又屢遭“質量”問責的廣大中國企業來講,在這個時候就更需要主動向海外的媒體、 消費者、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傳播真實的正面的企業信息,提升他們對中國企業的產品、服務和品牌的了解和信任。“這是我們感受最深的一方面。這些年中國的產品 幾乎賣到了世界各地,但是在全球主流媒體上卻很少能夠聽到來自中國企業的真實的聲音。這里面有傳播渠道匱乏的問題,但主要還是企業的信息傳播渠道不暢”。 陳玉劼表示。 談到金融危機對中國企業的影響,陳玉劼表示,目前美通社(亞洲)大約有5% 的客戶受到了盤融危機的影響,但是每月仍然會有超過十家企業與美通社(亞洲)簽訂年度服務合同、超過四十家企業簽訂一次性服務合同,使用美通社(亞洲)的 企業信息發布服務。“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意識到,及時傳播企業的信息和理念能更好地吸引海外的客戶和投資者。” 據陳玉劼介紹,美通社(亞洲)主要的客戶包括在境內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如新浪、搜狐、尚德、中海油等,致力于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如海爾、海信、中興等;此外還有大量的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和從事外貿出口的企業也通過美通社(亞洲)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龐大的媒體發布網絡向海外市場發布信息。 為中國企業提供企業信息傳播的綜合解決方案 作為2007年“中國企業走出去國家貢獻—最具推動力中介服務機構”的獲得者,美通社(亞洲)始終致力于在企業信息傳播領域的創新和發展,近兩年相繼推出了圖片發布、多媒體新聞稿發布、戶外發布、手機發布、采訪熱線等新型傳播服務。“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企業信息傳播領域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全方位地幫助中國企業提升企業信息傳播效率,幫助客戶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陳玉劼表示。 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涌入中國市場,他們也在通過美通社(亞洲)的傳播渠道不斷拓展他們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據了解,目前跨國公司占美通社(亞洲)全部客戶的1/4左右,其中豐田、IBM、微軟等著名企業通過美通社(亞洲)發布最新的產品和服務信息。陳玉劼介紹,最近5年新客戶中跨國公司的數量—直在增長,2004年僅有3家,2009年已經增長至近百家,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增幅均維持在80%左右。 美通社(亞洲)是全球最大的企業新聞發布機構——美國企業新聞通訊公司(簡稱美通社)在亞洲的分支機構,是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為企業和機構提 供全球文本、圖片和多媒體新聞稿發布服務的機構,并為客戶提供多種形式的新聞剪報、監測、媒體情報、信息披露和投資者傳播服務。了解蹙夢信息,請訪問www.pmasi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