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員工構建更有力的社會保障
《企業觀察報》記者 余智梅
通訊員 王雪姣
近日,隨著《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公布,讓即將開始試點的職業年金與已經正式運行十多年的企業年金再次引起公眾關注。
企業年金基金的總體運作流程圖
今年初,國務院正式向外發布了《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對爭議多年的養老金“并軌”一錘定音,標志著養老金“雙軌制”的破冰。近日公布的《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使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關注度進一步升溫。
中國電科自成立以來,十分重視全系統保障體系建設。今年3月,中央發布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后,集團領導班子對事關廣大職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尤為重視,采取有力措施抓實抓好。集團公司總部和成員單位均納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在社保體系覆蓋面較廣的上海、廣州地區,部分事業單位積極試點,融入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半年突破“兩個覆蓋率”
國資委對央企企業年金制度建設的管理要追溯到10年前。2005年,國資委出臺《關于中央企業試行企業年金制度的指導意見》,對央企試行企業年金制度做出了相應要求。
比如,要求企業在對企業整體經濟狀況、人工成本承受能力進行精心測算和對未來經營業績科學預測的基礎上擬訂企業年金方案。再如,多元化的大型企業集團,其子企業可結合行業特點制訂獨具特色的企業年金方案,由集團公司報國資委審核。
然而,當時我國的企業年金仍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著相關政策不完善、實際操作不規范等問題。如當前企業年金由銀行、信托、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幾道防火墻未必能增加安全性,可能出現監管重疊、成本加大等問題,如何保證年金資產安全仍值得研究。加上各央企體量大小、行業狀況不一,歷史遺留問題復雜,使得央企企業年金制度建設情況也不盡相同。87%的成員單位屬于事業單位的中國電科,在建設企業年金的過程中面臨著不少難題。
早在2013年,中國電科就開始著手企業年金制度建設。2013年10月,中國電科啟動企業年金建設的準備工作,并將全面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列入2014年集團重點工作任務中。董事長熊群力、總經理樊友山多次對中國電科企業年金建設工作做出批示,要求人力資源部加強政策研究,積極穩妥地推進年金工作。樊友山親自擔任年金管委會主任委員,主持企業年金建設工作的計劃、組織、制度、流程、測算、方案、溝通和審批的全過程。
正式成立中國電科企業年金管理委員會以來,不到半年的時間,中國電科即完成了企業年金制度建設,并對如何落地實施,實現全覆蓋做了具體規劃。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殊不知,在年金建立伊始,中國電科就遭遇了大麻煩。
“由于中國電科87%的成員單位屬于事業單位,造成集團公司單位覆蓋率、人數覆蓋率無法滿足國資委要求,在國資委對企業年金審批的條件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合標準,是不準許建立年金制度的。”回憶起這段,中國電科集團考核與薪酬管理處處長范文新依然心有余悸。
為了解決困難,樊友山親自帶領年金工作小組成員,反復研討,與國資委領導悉心溝通,終于在審批許可的范圍內,實現企業年金制度“兩個覆蓋率”的破題,順利獲得國資委的批復。.
截至目前,受托人已完成了首批參加企業年金單位的測算和指導,完成了中國電科企業年金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的組建,年金實施細則通過了民主程序,正積極與人社部溝通進行報備工作。
中國電科成為企業年金制度建設效率最高的央企之一,樹立了企業年金新模式,為后續加入的企業形成典型示范作用。
中國電科的高效率獲得了同行們的贊賞。“中國電科年金工作充分發揮了后發優勢,方案的前瞻性、體系的系統性、工作的規范性等做得非常不錯,工作效率也是最優異的企業。”國資委分配局處長來婷這樣評價。
合理運行保障“主人”權益
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保障員工福利,更關鍵在于如何運行。
“在依法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并履行繳費義務的基礎上,與中國電科簽訂勞動合同并達到試用期的員工,原則上可自由選擇是否加入企業年金。加入年金后,中國電科總部暫定每月為員工繳納5%(以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為基準)的額度,員工個人可選擇最低繳費比例1.25%(以企業繳納比例為基準),由公司代為扣繳。”對于員工最為關心的如何加入的問題, 中國電科人力資源部考核與薪酬管理處處長范文新這樣說道。
確認加入企業年金以后,中國電科及其員工就變成了委托人,也就是企業年金的“主人”。通過招投標的方式,確定由中國太平擔任“大管家”,即受托人,按照“主人”的意愿對年金進行管理;由中國建設銀行擔任“庫管員”,即賬戶管理人,建立中國電科賬戶和員工個人賬戶,保存管理“主人”的企業年金大庫;由中國銀行擔任“賬房先生”,即托管人,為“主人”的每一筆企業年金進行記賬管理;而工銀瑞信、銀華基金、太平養老、平安養老、泰康資產、易方達基金、長江養老等機構則擔任“投資顧問兼操盤手”的職能,即投資管理人,為“主人”的企業年金進行投資并獲取預期收益。
由此一來,委托人(即中國電科及其員工)向受托人下達工作指令后,由受托人組織、安排托管人、賬戶管理人和投資管理人開展企業年金基金的運作,同時向委托人匯報繳費、進賬結果、各種支付情況和管理情況。通過這幾個管理機構的相互配合,員工每月無需擔心費用扣繳問題,定期登錄個人賬戶,即可查詢企業年金積累狀況。當職工達到退休年紀或出國(境)定居時,則可享受企業年金待遇領取。
更為人性化的是,員工在加入企業年金的過程中若有任何想退出的意愿,填寫《職工暫停(恢復)繳費企業年金申請表》后,經單位同意,則可停止。若員工離開中國電科,新就業單位已建立企業年金的,其個人賬戶可轉入新就業單位的企業年金計劃管理。
幾乎無加入門檻、完全尊重個人意愿、無需擔心賬戶管理、充分保障退休后生活,企業年金在中國電科的建立,無疑是對中國電科員工的一種長遠福利。
據記者了解,為了落實企業年金全覆蓋,中國電科還將一系列規劃提上日程。如,成立專家組,加強輔導力度。中國電科與受托人中國太平聯合組成企業年金工作指導專家組,為自愿建立年金計劃的單位提供免費的工作輔導。同時開展系統培訓,擴大影響力。
此外,中國電科年金辦公室還將加大與各大央企年金管理機構的聯系與協作,積極開拓年金投資與風險防控的策略研究,借鑒資本市場上的成熟工具,把年金投資運營與集團公司發展重點任務相銜接。
名詞解釋
企業年金,是重要的補充養老保險形式,它與基本養老以及個人的商業養老保險共同構成養老保障的三大支柱。它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和經濟狀況建立的,旨在為本企業職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補充性養老金制度。
鏈接
中國電科企業年金制度
建立流程
2013/10
啟動中國電科企業年金建設的準備工作
2014/09
中國電科企業年金管理委員會成立;召開年金管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國電科企業年金管理委員會章程》和工作計劃
2014/10
年金辦公室編輯印發了《企業年金政策匯編》;多次召開職工意見征求會,編輯完成了《中國電科企業年金計劃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和《集團公司總部企業年金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
2014/11
《方案》和《細則》全票通過職工代表的審議,正式向國資委報送了審批材料;確定了中國電科企業年金受托人、托管人、賬戶管理人及投資管理人等
2014/12
中國電科的企業年金方案通過國資委分配局的審核,正式批復
2015/01
中國電科企業年金辦公室印發了《中國電科企業年金計劃宣傳手冊》;下發了首批參加年金單位的報備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