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如果將媒體生產內容的過程分解成選材、撰寫、編輯、呈現等不同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通過更加技術化、個性化的手段加以改進創新,但使用體驗的差別尚不足以支撐一個新聞應用的“生”。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主打碎片式閱讀的新聞應用Circa在6月25日被其創始人宣布關閉。之所以用“碎片式”而不是“碎片化”描述Circa,主要在于其產品最大特征就是將一個新聞主題,基于新聞要素打散成多個可供閱讀的卡片,用時間軸加以串聯,供讀者快速獲悉新聞核心。Circa本身不產出內容,而是通過編輯將來自于多個新聞源的內容重新組織。Circa創始人表示,關停服務是因為沒有足夠資本支撐繼續制作高質量的新聞。的確,由于打散重組一個新聞事件需要耗費大量編輯人力,因而Circa每天的更新量僅有幾十條。用戶各種興趣無法在Circa上找到對應的內容,自然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便興致寥寥。
同樣受限于內容源豐富度的還有個性化新聞應用Zite。去年3月,曾被視為Flipboard對手的Zite被Flipboard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Zite是一款于2011年推出的新聞推薦應用,它根據用戶在Zite上的閱讀習慣通過算法為用戶提供閱讀推薦,用戶看到的內容稱得上量身定制。針對被收購,Zite創始人邁克·克拉斯認為,Flipboard不凡的內容管理和無敵的出版商網絡,是Zite所不具有的優勢。
與此同時,另一股相反的趨勢在大行其道——社交網絡紛紛推出新聞應用。社交網絡本身已成為用戶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所以單獨推出新聞應用,因為其能夠有效地沉淀內容減少干擾,同時還能提高用戶停留時間。早在2013年,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就收購了新聞應用Pulse,并將其打造成了職業新聞閱讀器。Pulse基于用戶在Linkedin上的興趣圖譜,通過算法向用戶推薦個性化新聞,如所從事行業動態等。另一社交巨頭Facebook的新聞應用Paper誕生于2014年1月,用戶除了可以在Paper上看到在Facebook中關注的賬號信息外,還可以訂閱編輯基于主題挑選的、來自于知名出版商的內容。
如果將媒體生產內容的過程分解成選材、撰寫、編輯、呈現等不同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通過更加技術化、個性化的手段加以改進創新,如編輯之于Circa、呈現之于Zite。但使用體驗的差別尚不足以支撐一個新聞應用的“生”,我們或多或少能在上述產品中找到一些共同元素。能否以較低的成本持續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新聞信息才是關鍵之一。社交網站海量的個性化信息及由于流量效應帶來的與傳統出版商合作時強勢的話語地位,自然相較于單純的聚合網站更有優勢。近日,蘋果、谷歌、推特等科技巨頭紛紛在新聞上發力,新聞不死,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