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觀察報記者 張起花
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交界鄰國最多、陸地邊境線最長的省區,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塔里木、準噶爾、吐哈三大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的主戰場。
201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同時也是新疆油田發現60周年。8月25日,中國石油在烏魯木齊發布《央企責任·中國石油在新疆》以及《中國石油在疆業務發展報告》。
發布會上,中國石油集團規劃計劃部副總經理李華啟表示:“2014年,在疆企業資產占中國石油的五分之一,利潤總額占五分之一,營業收入占四分之一,上繳稅費占八分之一。”
這組數據證明,歷經60年縱橫馳騁,新疆已是中國石油業務發展的重點地區。而中國石油業務也為發展中國石油工業、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筑牢石油興疆的堅實基礎
60年來,中國石油在新疆建成了3個油氣田、3個煉油化工基地,和西部最大的油氣儲備基地、工程技術服務保障基地,以及聯通中亞—俄羅斯的油氣資源戰略通道,形成了包括勘探開發、煉化儲運、油氣銷售、工程技術、金融服務等在內的石油石化完整產業鏈,可以說已經夯實了在疆發展的基石。
據李華啟介紹,目前,中國石油在疆探礦權區內,擁有石油資源量153億噸,天然氣資源量7.5萬億方。探礦權面積、油氣資源量均約占中國石油的四分之一以上。
截至2014年底,中國石油在疆煉油、乙烯、合成樹脂和化肥產能分別達到2500、122、202和244萬噸/年,形成了配套的煉油化工體系。在疆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管道長度分別達到5087、2051和9393公里,國家西北油氣戰略通道初步形成。
“此外,中國石油在疆工程技術服務體系較為完備,銷售網絡覆蓋全疆,專業化運輸業務覆蓋全國,具有石油特色的金融信貸系統也初步形成。”李華啟說。
據本報記者了解,1980年以后,隨著我國“穩定東部、加快西部”戰略的實施,以塔里木、準噶爾為重點的盆地進入規模勘探開發階段,油氣產量實現跨越式增長。2013年,油氣產量當量突破4000萬噸。
而中國石油在疆煉化業務則經歷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過程。2000年以來,中國石油在新疆相繼建成獨山子、烏魯木齊、克拉瑪依三個各具特色的大型煉化企業。獨山子石化是我國西部最大的煉油、乙烯一體化基地,結束了新疆無大型乙烯裝置的歷史;烏魯木齊石化是國家重要的煉油-芳烴-化肥一體化綜合性石油化工基地;克拉瑪依石化特色環烷基潤滑油、高等級重交道路瀝青質量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重要的稠油集中加工基地。
同時,中國石油還在塔里木石化建設了國內單系列最大的化肥項目,完善了塔里木澤普石化,滿足了新疆工農業生產建設需要,帶動周邊石化園區和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石油在疆業務的不斷發展和延伸也對新疆經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截至2014年底,克拉瑪依石油工業增加值為655.8億元,占全疆石油工業增加值的46.2%,為發展中國石油工業、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新疆油田公司黨委書記、克拉瑪依市委書記陳新發表示。
同樣令人驚嘆的是,截至去年底,僅新疆油田給國家和地方上繳稅金高達1915億元,相當于為全國13億人口每人貢獻了近150元。
探索企地和諧發展的多種模式
談及中國石油在新疆的企地關系,中國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總經理曲廣學表示:“中國石油始終堅持在生產經營和企業發展過程中,處理好石油與地方發展、石油與百姓民生、石油與地方企業、石油與民族團結、石油與生態環境等‘五個關系’,探索形成了企地和諧發展的多種模式。開發一個油田,造福一方百姓;建設一項工程,改善一地民生。”
據企業觀察報記者了解,中國石油探索形成的企地和諧發展多種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五種:大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1998年以來,中國石油在疆企業累計完成投資5000億元以上,繳納稅費4220億元,其中地方1220億元。
積極推進合資合作,實現企地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截至目前,中國石油紅山油田、西三線合資公司高效運營,新疆銷售、克石化等合資合作項目相繼落地。
加速城市現代化進程。克拉瑪依舊貌換新顏,成為戈壁明珠,石油名城;庫爾勒從26年前一個欠發達的小縣城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全國魅力城市、全國百強縣。
建成多項重大民生工程,造福當地民眾。2013年環塔里木盆地的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建成投運,長度2424公里,日均供氣量170萬方,目前已累計供氣超16億方,解決了南疆三地州及阿克蘇地區24個縣市、20個團場共400多萬居民的用氣問題。
定點扶貧,助力和諧新疆建設。中國石油十年定點扶貧新疆尼勒克、察布查爾、托里、巴里坤、吉木乃、青河6個縣,援建382個民生項目。著力解決了扶貧地區水、住、路、醫、學、智的問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在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石油與地方融合發展的多種模式時,中國石油早已形成如下原則:在專業技術方面,依靠石油行業主力;在生產生活后勤方面,依托當地社會基礎;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堅持與地方統籌規劃。努力追求石油與地方的共同發展。”曲廣學說。
當好“絲路經濟帶”核心區主力軍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黨中央把新疆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確提出新疆工作“三個事關”:事關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事關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中央對新疆重要性給予“四個定位”:我國西北的戰略屏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地區;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運輸通道。
對此,李華啟表示:“在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下,新疆區域位置優勢和戰略意義更加突出,為中國石油加快新疆各項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談及中國石油“十三五”期間在新疆的發展目標,李華啟說,按規劃,中國石油在疆發展將突出油氣主業,扎實推進“新疆大慶”建設,2020年油氣產量當量達到5000萬噸;繼續加強“四個基地、一個通道和兩個總部”建設,在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中當好主力軍。
“四個基地、一個通道和兩個總部”指:油氣生產基地、煉油化工基地、石油儲備基地、工程技術服務保障基地,引進中亞—俄羅斯油氣資源的戰略通道,運輸總部和金融總部。
李華啟表示,今后,中國石油將繼續通過不斷深化和擴大在油氣上中下游領域的合資合作,努力實現企地共同發展,把產業援疆和定點扶貧打造成加強民族團結工程,把發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新疆各族人民群眾。
本報記者了解到,因考慮到新疆油氣資源的大規模勘探開發對于加快新疆脫貧致富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新疆也將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石油石化產業發展,當成自己的事千方百計辦好。
新疆自治區黨委、政府曾制定了“一黑一白”發展戰略,讓“新疆要富,石油要上;新疆要大富,石油要大上”的口號深入到新疆各族人民心中。南疆各級地方政府、油田周邊的許多鄉村,甚至還自發成立油田護衛隊,晝夜巡邏,保衛油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