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国产在线_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_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字不卡

九寨溝7級地震后,科技行動者的驚心動魄12小時

2017-08-09 15:14

鈦媒體注:據四川省政府新聞辦通報,截至8月9日9時3分,九寨溝7.0級地震,已造成13人,受傷175人(重傷28人);被中斷道路301線K79處已搶通便道,K83處仍有落石,暫無法搶通。

時間倒回到8月8日晚23時,四川省地震局召開震后第一次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個核心信息:第一,九寨溝干海子景區附近有100余游客被困;第二,地震局專家判斷,此次地震發生在岷江斷裂帶與東昆侖斷裂帶東部交匯地帶。

另據四川省消防總隊消息:九寨天堂酒店大廳垮塌,整個酒店大約有2800余人滯留,現已全部安全疏散;千古情演藝中心員工通道有人員被埋,武警官兵成功搶救出一名被埋人員,然而不幸的是,這名被埋者被挖出時已經遇難。

九寨溝天堂洲際大飯店現場 搜救出遇難者遺體1具、4名重傷員九寨溝地震

地震發生后,整個科技圈都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難眠一夜,有人緊張地驚心動魄,有人不合時宜的借勢營銷,但總的來說,科技在災難預測、救助和治理面前都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些看起來真的不合時宜的營銷海報,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但對于那些真正沖在一線解決實際問題的科技行動,鈦媒體編輯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記錄:

 APP推送、微信朋友圈,成了大多數中國人獲知8·8九寨溝地震的第一消息渠道。

 相比2008年的四川地震人們在QQ群里急切慰問、2013年的雅安地震大家在新浪微博上發起“微博尋人”,通訊工具的變遷讓信息的流轉發生了變化。

“感受到地震之后才幾分鐘內,就看到有人在朋友圈發震源了。”住在成都的郭倩倩告訴鈦媒體記者。

地震發生后的18 分鐘,由“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信推送了正式測定數據:“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緯33.20度,東經103.82度。”

但可能少有人注意到這則通報的最后一段:“以上內容由機器于2017年8月8日21時37分15秒自動編寫,用時25秒”——數據機器人已經用于地震臺網的信息播報。

事實上,在地震發生后的 5 分鐘,國家地震臺網的官方微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曾發出一則快訊,表示在“自動測定”下,九寨溝縣遭遇6.5級的地震;而在13分鐘后,震級被正式更改為“7級”。

由“中國地震臺網”發出的九寨溝地震通報,該消息僅用 25 秒編輯而成

災難突發,一個不眠夜已經過去。由于成都、天水、廣元、綿陽、西安、蘭州等多地震感明顯,人們在自我保護的同時,更需要通過知曉“發生了什么”去打消顧慮與可能產生的恐慌。

一時間,圍觀、祈福、預測種種消息隨手機推送呼嘯而來,互聯網科技公司除了肩負信息流轉的功能,也開始在災難中發揮更多作用。

這些,無一不是科技的力量在發揮作用。

災難的發生或許只是一瞬間,而災后的救援、災后信息確實紛繁龐雜的系統工程。 那么,在億萬人關注、舉國支援的地震災難發生中以及災后救援中,從定位尋人、航拍地理信息到精準優化交通,鈦媒體編輯也記錄了,中國科技公司們正在發揮怎樣的作用?

地震臺網和今日頭條的“第一時間”

從昨晚21時37分開始,“中國地震臺網”已連續推送十條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地震消息,推送時間均在地震及余震發生后的幾分鐘之內,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快捷精準推送,則要歸功于這些訊息的作者——“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

這類地震速報內容可由計算機在3-5秒時間內自動生成,而在去年5月29日綿陽市發生4.3級地震時,機器人就只花費6秒鐘,寫下560字的新聞稿件,內容包括地震參數,震中地震歷史,地震周邊村落、鄉鎮的基本情況,地震所在行政縣所在的情況,全程自動寫作,自動發布,無人為介入。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介紹,機器人入駐推送平臺,傳播速度將快捷和精準,在地震信息報告完成之后,幾秒內就可以覆蓋大量民眾。高效推送可以使當地用戶第一時間了解到震源地相關資訊,為贏得黃金的避險時間爭分奪秒。

還有更快的,由歸國博士王暾在汶川地震后成立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此次九寨溝縣地震前 71 秒就向成都發出預警。此前這一領先的預警成果,也使得我國成為繼墨西哥、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

而在預警之后,“尋人”與“報平安”成為下一個比拼速度的當口。

在 2015年的巴黎恐怖襲擊事件中,Facebook 的 Social good &Goodwill 部門在襲擊事件發生后立即開啟“安全確認”確認功能。通過智能手機定位在法國的用戶,登陸Facebook的同時便可以確認自己狀態安全,所有朋友都會知道這個消息。

這個動作在此次九寨溝縣地震中被“今日頭條”率先承擔,在昨晚的今日頭條 APP 與微信公眾號里,接連推出“地震尋人服務”的 H5頁面,通過朋友圈轉發與今日頭條本身的流量入口,提供“搜索尋人”與“自報平安”兩大功能,而在上線的當晚,該頁面已經為1272人提供了相應服務。

                           

今日頭條在地震發生當晚緊急上線了地震尋人服務

 

與 Facebook 類似,今日頭條的這項“頭條尋人”服務早在去年2月已被發起,在日常承擔尋人或尋親信息的定向地域推送,而根據頭條曾經的測算,從接到尋人信息、核實信息、劃定區域再到信息推送,最少耗時僅需6分鐘。

相關的公益支持也在第一時間出現在諸多互聯網公司的應用中。“阿里巴巴公益”官方微博發布公告, 表示手機淘寶與支付寶已經上線救災頁面以團聚社會力量共同搶險;騰訊公益也在微信錢包的入口中開辟“九寨溝地震在一線”頻道,募集善款用于救災、救援隊保障與災后重建。

震中靠近旅游景點,各大旅企啟動應急預案

由于此次九寨溝震中位置距離著名旅游目的地九寨溝僅39公里,而在8月8日當天,九寨溝景區接待游客近4萬人,比上年同天增加5483人次,同比增幅16.46%;其中團隊18158人次,散客20641人次。

地震發生后,各大旅游公司均啟動了應急預案。

根據驢媽媽當地導游的描述,目前九寨溝賓館內客人情況良好,旅游社正在安撫客人并提供必要的幫助。目前,驢媽媽旅游網各個產品線正在一一確認所有在當地的游客安全,截止8月8日晚22:40沒有驢媽媽游客受傷的消息,該網站承諾所有已經預訂九寨溝門票/當地酒店/景+酒/國內長線的未出行訂單,均可申請無損全額退款。

            

九寨溝景區附近受損的酒店大門

攜程旅游也啟動了重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理機制和旅游保障金計劃,該公司在當晚發布的通告中表示:3天內即將出發的跟團游和自由行旅客將可以無損失取消行程,相關退訂損失由攜程旅游承擔。因此次地震原因,取消前往地震地區行程的攜程旅游度假旅客,都可以聯系攜程協商退訂。

另外,攜程公司成都負責人陸楊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表示,由于九寨溝黃龍機場距離九寨溝震中有60公里距離,受災情況并不嚴重,目前航班情況正常,“沒有任何一家航空公司發布航班變動信息,明后天均有航班發出。”

同時,攜程緊急開放九寨溝縣受災區域附近的免費房源,受災群眾可直接前往酒店,在酒店前臺辦理入住。目前提供免費房源的酒店包括:1、九寨溝星宇國際大酒店聯系電話:0837-6961888。2、九寨溝酈灣度假酒店聯系電話:0837-6968888

途家、同程、途牛、飛豬、美團、藝龍、中青旅、春秋航空等公司也均在九寨溝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啟動預案,在確認行程中旅客安全、預警緊急情況、配合政府工作的同時,為未出行旅客協調旅游產品退款等事宜。

華為、神州、高德、貨車幫……科技公司搶修線下基礎設施

地震發生當晚,九寨溝一度出現全縣停電、斷網等情況,為進一步支持救援隊伍,在基礎設施支持方面,除了中國聯通、移動、電信三大運營商連夜派遣搶險隊伍前往災區核查維修通信網絡,互聯網公司也同樣經歷了一個不眠之夜。

地震發生后,高德地圖緊急啟動救災機制,優先審核災區救援救災信息,第一時間上線交通路況信息,提醒來往車輛為救援車輛讓出救災通行道路,留出救災生命線。

目前,高德地圖已經上線了九寨溝縣周邊的地震救災事件提醒,以及由四川交警提供的多個救援路線封閉管制信息,同時還將對前往相關高速的司機進行提示。

                 

 高德地圖上線了九寨溝縣周邊的地震救災事件提醒

此外,高德地圖還針對此次地震救災開啟了“小德直播”,通過文、圖形式實時更新,為公眾提供災區信息,所有信息均來自官方發布或其他權威渠道。

神州專車表示,將集合全平臺資源投入到此次抗震救災中,并承諾:救援人員和組織如有需要,可第一時間撥打神州專車客服熱線10101111,神州專車將竭力提供支持。

公路物流信息平臺“貨車幫”也在第一時間成立地震賑災專項小組,篩選出全國到九寨溝的救災物資貨源并將其置頂。接下來,發到災區的救災物資貨源一旦成功發出都將被自動置頂,以保證貨源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最多的司機看到。

目前,貨車幫已調取8月8日九寨溝縣200公里內的司機4706名,以備抗震救災應急指揮部運力需求。同時,針對貨車幫平臺調用的救災專項車輛,公司將補貼司機運費。

 始于知乎日報,“地震云”被辟謠

民間一直早有傳言地震云,能夠預測地震,倘若屬實的話,身處九寨溝的人們不知道有沒有看到,但是事實上,廣為流傳的“地震云”并無科學依據。以下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李汀關于民間流傳“地震云”的辟謠,全文刊于微信號“大臉撐在小胸上”,鈦媒體獲授權發布并略經編輯:

 在網上和現實中,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有三個,其中排第一的是:請問這個是地震云嗎?

讓你失望了,地震云并不存在,也沒有什么云能預報地震。

傳聞中的地震云(圖片來自網絡)

 “地震云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納。隨著科學認知的發展,地質或氣象方面的專業人士都曾或委婉或直接地加以反駁。   

美國地質勘探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曾明確表示,地震發生前的某種形態的云出現,與地震沒有必然聯系。中國氣象局也曾表示,“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二者之間有內在關聯性,也沒有證據可以通過衛星云圖來預測地震發生”。“地震云學說”逐漸絕跡于嚴肅期刊和出版物。

但“地震云”在民間依然擁有廣闊而深厚的土壤。迄今為止,很多人依然相信看云就能預測地震,而一些民間“地震云專家”也依然在矢志不移地發布自己看云預測地震的消息,并擁有一定數量的信徒。

“地震云專家”們還提出了一些“理論依據”,試圖從物理、大氣科學、地質學的角度來證明地震云的“科學性”。

 思路都差不多,大概就是說,在地震前的“孕震期”,大地積蓄很多能量,這些能量會以“地熱”“波動”“振蕩”“次聲波”“電磁輻射”“高能水汽”“帶電粒子”…等形式,從“斷裂縫泄射出地表”“上逸到空中”,影響云的形狀,出現怪異的地震云,之后就會發生地震。

這些專業詞匯乍一聽挺唬人,其實經不起科學驗證和推敲。

地球上從地表到高空已經密布各種的監測儀器,無論是能量、波動、振蕩、水汽、次聲波、電磁輻射……都能被精準地監測到。

假如在地震前,它們真的從地下冒出來、再到達天空、再體現到云的形態上,那所有這些儀器,怎么可能全都無動于衷、監測不到任何異常數值呢?反而要等它們折騰到云上去,再由人眼來辨認?

波狀層積云、透光高積云、絮狀高積云…這些其實都是很普通和常見的云,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的天空出現。但當它碰巧出現在某次地震之前,就會被人賦予特殊的“天兆”含義。

在地震這樣恐怖又突然的天災面前,人類顯得太過于渺小和無力,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希望能有一種簡單直接的方法(比如看云),來預先判斷地震的出現,能讓人們有機會逃脫厄運。

 

消息來源:鈦媒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石家庄市| 海安县| 财经| 武隆县| 界首市| 安平县| 团风县| 红安县| 辽中县| 阳朔县| 海门市| 汝州市| 绍兴县| 五常市| 增城市| 乌鲁木齐县| 盖州市| 张掖市| 汕头市| 绥棱县| 连平县| 望城县| 南通市| 柳河县| 河池市| 木里| 华蓥市| 神池县| 乡宁县| 开江县| 惠来县| 林甸县| 固镇县| 灌阳县| 东光县| 青田县| 东方市| 海南省| 锦州市|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