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17一本財經智慧金融年度峰會在北京圓滿舉行。
本次大會以“科技賦能 金融覺醒”為主題,BATJ四大巨頭,20多位業內大咖,500多位金融領域精英以及一線媒體齊聚,圍繞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風控科技等主題,緊扣政策熱點,探討行業難點,感受科技能量在金融中的綻放。
01 金融科技
會上,螞蟻金服副總裁、首席技術架構師胡喜表示,其實金融科技面臨的更大的難題,“我們總結四點,大規模交易的問題、信用問題、安全計算問題、體驗的問題”。
京東金融集團、風險管理部總經理沈曉春也在演講中提到金融科技,
“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信息技術發展和應用,金融業也因此變得更加高效,更加便捷,同時也產生了非常多創新的產品和模式。”
金融科技領域,大數據是基礎。“大數據是Fintech發展的動力之源。”民生銀行公司業務部數字化中心負責人王彥博認為,無論區塊鏈、云計算還是人工智能,都有一個共同核心——大數據。
“無論是云計算還是大數據、算法算例、數據科學,只要能賦予金融更加長足有效的發展,他就是Fintech。” 王彥博表示。
快牛金科聯合創始人兼CTO胡亮認為,在金融科技領域里,最核心的技術是移動支付、區塊鏈和AI,移動支付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常態,區塊鏈則在銀行與供應鏈金融帳戶監管和交易的追溯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然而,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隱私保護、技術失控、監管等都是金融科技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
百度金融首席架構師陳天健,介紹了百度在金融科技時代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百度金融是一家大型金融服務機構,同時也是一家金融科技廠商。
從百度金融的角度來看,金融業本身就是信息。每一次信息業的技術革命都會導致金融業的巨大效率提升。
無論馬車、電報、電話的發明,還是計算機、互聯網的出現,都在使金融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現在也算是接受時代的洗禮,擁抱新金融。” 云南信托副總裁舒廣認為,“實現普惠金融的第一次觸達和消費金融資產交易。”
02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今年最熱的科技。人工智能如何與金融的結合,也成為行業探討的熱點。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李兵博士表示,人工智能與金融的結合,已經應用在多個環節中,保險、智能投顧、風控,到處都有人工智能的身影。“從1956年在達特茅斯舉辦的一個學術會議人工智能誕生,到2016年阿爾法狗出現,經歷一個甲子后,人工智能終于火了一把。”
“AI是一把屠龍寶刀,所有的行業都會受到它的影響,都會發生變革,在金融領域也是一樣。”元一九鼎合伙人夏翌表示,“但在不同的金融領域,人工智能成熟程度是不太一樣的。比如,在風控領域,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但在投資和保險領域,目前可能還是早期。”
“目前人工智能確實有一些突破性發展,尤其算法方面,但是具體要和金融如何結合,還有一段路要走。” 捷越聯合首席信息官李澎亮認為,“比如智能投顧,目前有三個方面的挑戰,第一,監管;第二,模型,包括算法和市場的把控問題;第三,獲客,中國散戶特別多,散戶的期許也特別高,智能投顧更適合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的行為。但是這些散戶的心理狀態不太一樣的,所以這些可能將來要怎么調整,設計怎么樣的產品,這也是一個挑戰。”
而人工智能的到來,是否會帶來一波失業潮?
“我看過一篇報道,說金融領域其實40%工作是跟數據打交道的,也就是做數據處理的人,肯定是要受到一些沖擊。”因果樹創始合伙人滕放表示,“但在有些領域,人工智能只是輔助決策,像打仗一樣,所有的信息在那兒,但是真正下令還是需要人的決策。”
JadeValue保險科技孵化器董事總經理劉洋也認為,人工智能對人類進步是好事。“第一,有舊的崗位下世,可能有新的崗位誕生,大家可以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第二,如果我們不能改變它,就去接受它,去擁抱它。第三,很多東西是沒有辦法被人工智能的取代的,比如人與人之間的感性交流、溝通。所以我覺得可以關注面對面的服務行業,可能是一個方向。”
“我覺得人工智能是找到最優策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它不能替代整個決策的流程,最終決策的結果點。” 淺橙科技CRO陳裕認為。
03 風控科技
風控是金融的核心,科技在也在改變著傳統風控手段。
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線上風控的關鍵,是數據的積累。
“從去年開始,整個的中國在線小額信貸市場呈現了井噴式的發展,但當下,國內的信貸市場仍處于第一階段,其特點是傳統的銀行服務為主。中國號稱有征信的人有7億人或者4億人,但是真正有借貸記錄的人只有1億。”明特量化聯合創始人兼CEO李英浩介紹。
大數據風控,成為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標配。
騰訊理財通、高級總監李康寧表示,個人數據產生有幾個層次:第一,移動運營商,它是從通信層次來獲取數據,它是最全的。第二,從APP的技術的SDK層次獲取數據。第三,像騰訊一樣,有很多的社交場景,有很多的支付場景,這三個層次的數據有互補性。
“我們把這些信息都匯總起來之后,使得騰訊已有的現在的數據更加豐富,這些數據基本上都是我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的。加上以上的數據以后我們能對個人客戶,360度的進行畫像。”李康寧表示。
“我們在反欺詐里提供了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從貸前、貸中、貸后的支持;第二,身份核驗的黑名單;三個,特征因子。”極光大數據副總裁、極光數據研究院負責人陳宇表示,“此外,我們還通過數據科技或者Fintech的相關的內容,尋找一個X。這個X就是我們所找到的客戶的行為數據。”
ZRobot CEO喬楊認為,大數據一定要具備3V特點:一個是數量,一個是速度或者叫及時性,第三,多樣性。這三點在大數據1.0時代已經得到非常迅速的發展。
“到了智能數據時代,大數據還要滿足兩外兩個特點:真實性和價值。” 喬楊補充道
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結合,也是本次論壇討論的熱點之一。
錦佰安CEO馮繼強認為:“風控領域最有前景的,就是基于人工智能來避免掉剛才欺詐風險等問題。”
“一方面,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原料;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數據,反過來改變人工智能算法,優化數據采集挖掘效率。二者相互促進。”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但是提到大數據風控和人工智能,基于數據量、數據維度和算法,以及沒有經歷過足夠長時間檢驗等因素,大眾對于大數據風控的水平存在一些疑慮。”
PINTEC集團讀秒CEO周靜認為,數據是風控的血液。“信貸領域,風控是心臟。之前用人的經驗去做風控,后來用數據、評分卡做風控,到現在用AI的方式做風控,都是跟著時代在演變,也跟著移動互聯網和搜集數據的速度有關系。”
小米金融首席風控官信貸業務負責人陳曦從業務角度分析金融風控對人工智能的需求:第一,能不能把時間和空間以及行為的序列找出規律來,能夠定位;第二,能不能用類似區塊鏈的技術,保證數據在各地方綜合起來以后能為我所用的質量和我的定性。
“隨著時間推移、產品改變,我想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肯定是需要的,同時的話遇到的困難會越來越少。”同盾科技執行副總裁兼CSO馬駿驅認為。
“目前,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并不是很順暢,甚至是困難重重。一個行業的重塑,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和付出。”一本財經創始人王奕認為,“但是,行業的重塑,就意味著機會叢生。”
對于這個時代,我們能做的,就是絕不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