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與阿里巴巴的強強聯手,打了一場漂亮的去庫存營銷戰;騰百萬的50億計劃雖在商業模式和產品設計上尚顯魔幻,但也足夠刺激。其實,略顯低調的產業地產在互聯網布局上也沒慎著,聯東U谷、市北高新、浙大網新、綠地等都有所試水,并展露想象空間。
事實上,產業地產早就觸網了。打開搜狐焦點等房產網站,很容易看到各類園區的即時信息、大幅的園區廣告,不僅如此,由搜狐焦點和產業地產合作開展的產業園電商“大觀園”就做了幾十期,可以說,以搜狐焦點為代表的媒體性互聯網已為產業地產商提供了較為成熟的互聯網產品,去幫助他們完成兩個基本目標:1、流量導入;2、促成交易。同時,日漸市場化的產業地產也因這類平臺生長出“互聯網習慣”,重視和培育其網絡渠道。繼續突破,產業地產的互聯網之路還能怎么走?
試試小鮮肉,換個端口采購流量
無論是騰百萬的橫空出世,還是產業地產的“觸網行動”,最直白的目的,自然是做大流量去賣房。“產業地產觸網N年了,如今因為牽扯上了淘寶、百度這些話題性互聯網公司,才覺得是個事兒,其實,只是換個端口蹭流量。說是合作,不如說是采購行為”,蕭山科技城品牌總監朱福良犀利指出。
聯東U谷在2014年上半年有個新鮮的嘗試,把12個項目的不同產品,包括Loft公寓、辦公樓和廠房,搬上了淘寶拍賣會的資產類項目專場,接受公開拍賣,但據稱最終成交寥寥,“淘寶受眾以個人為主,而園區的實際交易者必然是企業法人”,聯東集團副總裁梁環宇向筆者指出,不過聯東借此倒是賺了不少關注,至少先發制人,收獲了眼球效應。
試水O2O,萬一誕下金蛋呢
聯東U谷的互聯網“野心”不止步于此,另一個更加長期化的投資是,其在去年入股投資了一家第三方互聯網公司,這是一個面向園區樓宇的開放式O2O平臺雛形。成效如何?梁環宇向搜狐焦點產業新區介紹,從去年年初到現在,該渠道帶來的粗略交易額達到2億左右,未來,聯東將在該平臺上繼續投入,他寄望這個平臺能夠成為園區行業的電商交易平臺。
“如今通過線上成交可能數量很少,但不排除未來50%的交易量由O2O平臺實現”,梁環宇對此保持樂觀,“但要提前布局”。在住宅房產領域,早已出現一批如搜狐焦點等具有交易功能的網站,且收益不菲,但在產業地產領域,尚難言有足夠分量的O2O平臺,梁環宇認為這是市場空白,也是機會。
另外,據筆者了解,華夏幸福、清控科創等公司也運營有類似的網站或機構,這些嘗試表明,產業地產企業不僅在借助互聯網,還擼起袖子自己上,希冀用互聯網工具誕下金蛋,但未可知的是,一支地產人馬,能否跨界創業,并收獲成功。
打包互聯網 進軍“園區服務”新藍海
從母公司花樣年分拆,走輕資產路線的物管公司彩生活7月上市,三天市值達到55億元,反超花樣年52億市值,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例子。
那么,隨著產業地產全國布局的深入,脫胎自產業地產,標準化的“園區服務”是否能夠成為新產品,催生獨立機構,產生獨立價值?無疑充滿想象空間。
“園區地產或產業地產必須觸網,而且最大的點在于產業服務方面。”一位知名產業地產企業的高管向筆者指出。“產業地產企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只能說是錦上添花,難言雪中送炭,但互聯網在提升園區運營服務上很有價值”,浙大網新科技地產事業部策劃總監邵林也持類似觀點。
市北高新就把“觸網行動”鎖定在“園區服務增值”這個方向上,上個月底,市北高新與阿里巴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阿里巴巴“外貿服務市場”為平臺,向園區的服務型企業拓展服務,幫助園區的服務型企業拓展市場營銷渠道,助力園區企業做大。
據其它媒體稱,市北高新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周群在簽約會上表示,“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多元化的新概念,它已滲透到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方方面面。產業地產從概念上來說仍屬于傳統行業,在新技術、新變革的市場預期下,我們需要借助互聯網實現傳統產業園區的產業生態化、管理系統化、服務集成化,催生更多、更先進的服務和產業支撐體系,加快建立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機構。”
互為客戶,不妨私奔
互聯網公司本身就是產業地產的客戶,這是產業地產不同于住宅的重要一點,這使得產業地產對互聯網更加渴望。“如果拒絕互聯網,估計很多園區就沒有對象可以服務了”,浙大網新副總裁彭濤笑言。
綠地已經表白。
近日,綠地集團產業地產發展中心總經理楊洪志現身互聯網大會,直指,沒有互聯網就沒有綠地的“產城一體化”。
楊洪志指出,綠地從“產業”與“技術”兩大層面搭建互聯網融合平臺:所謂“產業“層面是指向其所有的15個產城項目,導入電子商務、智能物流、大數據分析、航空信息技術等互聯網產企業;所謂技術,是指將WiFi、移動APP、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手段應用于產城一體化項目的運營中。
產業地產商將互聯網技術和產品運用于園區,互聯網企業采購園區物業,這確實是現成的融合。
互聯網金融,另一條路
同策咨詢集團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則向筆者指出了產業地產與互聯網融合的另一個可行方向:金融。
張宏偉指出,目前,品牌房企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的主要有三個目的:1、通過推出互聯網產品賣房子;2、借助互聯網金融優勢,與相關公司開展合作,設立房地產基金,拓展全新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降低市場運營風險;3、利用互聯網資源,打通產業鏈,吃定供應商和業主。
“可以預判,萬達在搞定銀行金融通道后,會進一步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合作,將這種金融服務變得更加便利化、互聯網化,符合現代消費趨勢”,張宏偉指出,“同樣,產業地產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將產業園區內外的上下游全線打通,利用互聯網金融等創新融資模式。”
“而且,對于產業地產房企來講,可以利用這樣的模式吃定園區內企業,產業地產企業除了獲取園區租金收益、政府補貼之外,還可以通過對園區內企業進行金融服務獲得更高的利潤,實現增值收益。”
思維也重要,并肩跨入“產品時代”
更加形而上卻不可忽視的,是互聯網思維對產業地產的精神啟示,比如追求極致、尊重用戶體驗。
“極致化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之一”,彭濤指出,“互聯網提升了透明度,這要求產業地產企業做出更好的產品,不僅是優質的建筑空間,還應包括利于產業發展的行政環境、利于企業壯大的服務體系。”
朱福良持類似觀點,“產業地產商與其和互聯網公司進行淺層合作,不如向互聯網公司學習互聯網思維,比如,重視用戶體驗。互聯網公司和產業地產商發展趨勢已經趨于一致,就是投資新的創新模式和產品,產業地產商發展到最后也是如此,打造具有產業粘性的創新創業平臺,硅谷就是個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