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2014年5月8-9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4生物醫藥合同外包產業發展論壇將在上海舉辦。業內專家將就CRO、CMO的產業發展趨勢,政策法規;行業管理規范化與國際化進程;藥物臨床開發研究的最新進展;全生命周期的CMO管理與市場準入;藥物研發的創新合作模式等議題做詳細的探討。
中國成為醫藥研發外包的首選
仿制藥企業的競爭、專利到期以及FDA日益頻繁的嚴格審查。這些讓藥物開發企業面臨的壓力不斷加劇,因此效率的重要性遠甚從前。制藥和生物制藥行業不再單獨從事藥物開發,研發經費逐年減少,但數目處于上升之中。這些經費越來越多地分配給眾多的CRO。
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化國家,由于技術、人才、物流和實驗室養護等各方面成本相對較低,逐漸受到跨國制藥巨頭的青睞,這些跨國制藥企業紛紛在中國等新興工業地區設立研發中心。同時,全球知名的醫藥研發服務商紛紛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包括Quintiles、Covance和Kendles等。醫藥研發服務也逐漸從成熟的北美、歐洲市場向這些新興市場轉移,其中中國成為市場轉移的重要目的地。
藥品合同制造市場潛力巨大
近日,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公布的研究數據表明,預計未來3年內藥品合同制造市場(CMO)將大幅增長,全球制造市場2014年預計會增至約337億美元。而未來兩年內,隨著制藥公司面臨重要的專利失效和越來越低的藥品批準率,公司成本壓力會越來越大。
有報道阿斯利康計劃在2018年前將其所有的原料藥生產外包,其中中國會占到很大的一部分,其他制藥公司亦很可能會效仿。
分析認為,中國企業進軍生物醫藥的合同生產不失為一個絕佳策略。不過,這種模型是有挑戰的。因為這是一個嶄新的行業,潛在客戶需要通過很長時間才能簽下合同,并且規模都很小。為了和跨國公司建立起關系和信任,完成合同的專用設備也是需要的,這又是一筆開支。盡管生物醫藥合同制造市場還處于早期,但市場潛力相當大。
據《浦東時報》報道,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正積極配合上海市食藥監局推進制訂抗體藥物CMO試點方案。這意味著,浦東新區有望成為全國首個獲批并進入實際操作的CMO試點地區。(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