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觀察報》記者 簡文超
零邊際成本社會造就新經濟模式
“資本主義時代正逐漸離我們遠去,盡管這一進程并不迅速,但卻是大勢所趨。”
這一論斷,是美國社會學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零邊際成本社會》中提出的令世人震驚的觀點。在他看來,互聯網帶來的近乎零邊際成本的社會,在未來30-50年內,將終結資本主義的經濟形態。
杰里米·里夫金,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在過去的十年里,他一直在歐盟國家擔任顧問之職,還是歐盟第三次科技革命長期經濟可持續性計劃的主要倡導者,該計劃旨在解決全球經濟危機、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三重挑戰。
初看起來,這一結論似乎有違常理,原因有兩個:首先,我們習慣上把互聯網視為一種新的手段,用來提高現行經濟社會的生產效率,促進人們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其次,我們從來不相信世界上有“免費的午餐”。
然而,按照杰里米·里夫金在《零邊際成本社會》一書中的論述,資本主義最終會消失這一結局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們現在的世界上出現了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我們叫做協同經濟或者共享經濟。這種經濟可以說是在當今出現的全新的經濟模式,仿佛在十九世紀我們看到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出現一樣。”
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就是杰里米·里夫金所謂的零邊際成本社會。在這樣一個社會里,資本主義所賴以生存的利潤已經失去了生存空間,人們更多是以共享的模式生存。
在書中,他還對未來的社會做出了三大預測:第一是協同共享的經濟將顛覆許多世界大公司的運行模式;第二是現有的能源體系和結構將被能源互聯網所代替;第三是機器革命來臨,我們現在的很多工作將要消失。
為什么資本主義會消失
在市場交換型經濟中,利潤是從差價中賺得的,如果固定成本不變,邊際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利潤就消失了,資本主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
所謂的零邊際成本,是指我們生產額外新的單位的產品所花費的供應成本,這種邊際成本會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接近于零。“比如說教師教書,課堂上只有一個人或者是十個人,教師拿到的工資是不變的,這就叫做邊際成本。
在互聯網時代,大學在線開放課程,老師只要錄一次課,他們的講課內容可以以零邊際成本的方式在互聯網上迅速地分享給600萬、1000萬甚至更多的人。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多,邊際成本可以接近于零。
“這是促成我們新的經濟模式出現的根本原理。”
杰里米·里夫金在書中列舉了大量案例。譬如出版行業,作者通過寫書賺取版權收入,但是一本書的生產要經過諸多環節——包括編審、排版、印刷、發行、經銷和零售,參與流程的每一方都提高了交易價格,在原價格的基礎上加入了足以使其獲利的差價。但寫書和賣書的邊際成本降低到接近于零時會發生什么呢?
事實上,這種現象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作家把自己的作品定價降低,甚至繞過出版社、編輯、印刷公司等,在互聯網上免費發表作品。在這種情況下,營銷和發行圖書的成本接近于零,一本書僅有的成本是作者寫書所消耗的時間、購買計算機和接入互聯網的支出,電子書創作和發行的成本幾乎為零。
“零邊際成本現象已經破壞了出版業、傳媒業和娛樂業的舊格局,越來越多的信息以幾乎零成本的方式提供給數十億受眾。”
杰里米·里夫金介紹,今天,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通過手機和計算機以相對低廉的成本生成自己的信息,并通過視頻、音頻、短信以接近于零成本的方式在互聯網分享。
而除了這些行業,零邊際成本革命的觸角正在延伸到其他商業領域,例如可再生能源、3D打印和在線高等教育。
“現在已經有上百萬的產銷者(消費自己生產的商品)在全球范圍內以接近于零邊際成本的方式制造綠色電力;有將近10萬名業余愛好者采用3D打印技術的方式生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同時,600萬學生正在參與慕課。”
“在德國過去有四大電力運營商,包括EMBW,過去他們的壟斷地位都是牢不可破的,現在他們的處境就好像過去傳統的媒體巨頭的地位一樣——不得不低下頭,因為消費者已經不再需要向大的電力企業購買電力,而是進行自我生產。”
當然,資本主義并不會馬上消失,共享式的經濟形式和資本主義經濟形式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并行不悖。
“也許到2050年的時候,我們看到這兩種經濟都會在發展,但可以預見的是,共享、分享式的協同式的經濟會越來越昌盛、繁榮,而資本主義交換式的經濟慢慢就會走向沒落。”
未來的財富在哪里?
在交換經濟和共享經濟的角力中,經濟學家最擔心的是,如果所有事物都接近免費,那么研發新商品和服務的動機就不復存在,因為發明者和創業者無法收回先期投入。
杰里米·里夫金對這種擔憂在《零邊際成本社會》做出了自己最合理的解釋,正如他之前所說的那樣,交換經濟和共享經濟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共存,而在共享經濟的進程中,企業或者國家所要做的,正是順應這一潮流。
譬如物聯網,“互聯網趨勢”的重要延伸便是物聯網,如今它正在被廣泛運用于綠色農業、工業監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遠程醫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環境檢測等等領域,并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滲透力和擴散性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價值觀念乃至生態環境的變革。
“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物聯網確立為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重點。美國已經明確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歐盟制定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14點行動計劃,日本的U-Japan計劃將物聯網作為四項重點戰略領域之一……”
“全球新一輪物聯網浪潮與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競爭大幕已經拉開,發達國家一方面加大力度發展傳感器節點和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統、智能計算等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加快標準制定和產業化進程,謀求在未來物聯網的大規模發展及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企業又會面臨怎樣的前景?依托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起來的傳統大廠商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他們是否會就此消失?杰里米·里夫金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大的企業并不會在一夜之間倒閉,聰明的企業都會不斷地改變它的商業模式,從而在新的工業革命當中占有一席之地。”
杰里米·里夫金解釋,譬如電能,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用分布式方式生產自己的電力和電能,大的電力企業的職能就由生產能源轉變為管理能源網絡。
“他們不再需要真正去經營一個能源的生產或者電力的生產過程,而是轉變成管理好電能的智能互聯網。他們可以在網絡上調配余缺,做一個中間者,或者說是一個調配者。他們可以優化能源結構,提供給顧客更好的能源使用配額。”
“德電、法電、西班牙電力這樣的大公司都慢慢開始接受這樣的概念,他們決定擁抱這樣一次變革,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當中存活并發展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