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国产在线_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_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字不卡

袁欣:為國企全球化運作破題

2014-11-18 17:28

 企業觀察報記者  莫豐齊

         中國經濟已經日益融入世界經濟,而世界經濟隨著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全球經營和競爭的時代。作為上海貝爾及其中方唯一股東中國華信的掌舵人,袁欣如何引領中國華信這個國資平臺實現全球化運作?

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中國華信郵電經濟開發中心總經理袁欣 資料圖片

  “下一個十年,將是中國企業全球化并購與運作加速的十年。從國際化到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大目標、大命題。”

  10月9日上午,上海貝爾總部。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貝爾”)董事長兼總裁、中國華信郵電經濟開發中心(簡稱“中國華信”)總經理袁欣接受了企業觀察報記者的專訪。

  袁欣對當前全球企業競爭格局的總體結論是:在新的全球化投資規則下,中國企業與資本應與世界貿易和投資環境接軌,中國跨國企業的規模擴張時代已經到來。全球化是必由之路。

  基于此判斷,今年10月1日,中國華信宣布正式斥資2.02億歐元,完成對法國阿爾卡特朗訊(簡稱“阿朗”)企業網業務85%的股份的收購。

  而此前的2012年,同樣是袁欣掌舵的上海貝爾公司,順利完成了收購安弗施(RFS)無線射頻系統業務,目前運作相當成功。

  袁欣還透露,中國華信將下一個目標瞄準移動互聯領域,正在國際市場尋找合適的“獵物”。

  中國華信的動向其實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一個縮影。普華永道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仍然是全球并購市場的一大亮點,交易總數量為176宗,較去年同期上升31%,創歷史新高。

  種種跡象還顯示,近年來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一直支持與呼吁有實力、有條件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這個戰略并未因出現一些“挫折”而改變。

  中國華信目前持有包括上海貝爾、武漢長飛在內的多家具備全球化經營能力的通信產業公司的中方股權。它計劃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成為一家有特色的全球產業投資管理平臺。

  袁欣于1985年進入中國第一批合資公司上海貝爾,此后在生產制造、采購、市場、營銷服務等部門一干近30年,積累了較豐富的國際投資和全球經營經驗。

  采訪中,袁欣說得最多的兩個關鍵詞是:“全球化”、“面向未來”。

  開啟真正的全球化運營

  企業觀察報:目前不少國資背景的企業包括中國華信在積極探索并嘗試通過全球直接收購兼并實現全球化運營。中國華信的全球化戰略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袁欣:中國華信并購阿朗企業網業務主要緣于兩大背景:一是服從于中國華信對聚焦ICT產業的未來認識與布局,二是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經營、全球化運作提速的時代背景。

  中國華信的發展戰略,是以ICT(信息、通信和技術)產業作為聚焦點發展5大板塊:依托于上海貝爾的公共通信網絡建設板塊,依托于長飛的光纖通訊板塊,依托于上海富欣、中盈優創等若干子公司的系統集成和軟件板塊,依托于阿爾卡特朗訊企業網的企業通信這一面向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的業務板塊。此外,中國華信還在規劃發展移動互聯網板塊。

  企業網板塊將是中國華信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著力點,中國華信希望借此實現公司ICT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經營、運作、投資與發展,總體思路是從資本運作開始一步到位進行全球化經營。對于一些新興行業,企業如果還想著一切從零開始,三五年做大做強之后再走到全球市場,必然會失去戰略機遇期。

  企業通信業務主要服務于公眾網(幾大運營商提供)以外,包括政府在內的大企業集團客戶,為其提供整體通信解決方案,如數據與語音結合的解決方案。在SDN、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技術新趨勢下,這塊業務在中國正面臨一次較大的發展機遇,有點像15年前的通訊行業。目前總體上還是思科、惠普等跨國公司一統天下,華為也處于起步階段,且市場主要在國內。

  這是中國華信一塊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的資產。通過并購,中國華信得到了非常關鍵的戰略性資產,包括企業IP通信和網絡設備這兩條非常完整的產品線,相關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以及全球擁有的5個研發中心,覆蓋美歐亞60多個國家和2500個合作伙伴的銷售渠道。

  華信希望彎道超車做到全球的前五甚至前三。中國華信和阿朗已在法國共同成立控股公司,以負責該業務的全球運營。目前,阿朗企業網在全球擁有2700多名員工,約95%的銷售收入來自海外。

  華信與貝爾兩條腿走路

  企業觀察報:從上海貝爾到中國華信,從合資企業到全球收購和資本運作,這是否說明企業在戰略上有較大的轉變——從專注于產業經營向更關注于資本經營轉型?

  袁欣:中國華信本身是上海貝爾唯一的中方股東平臺。由于歷史原因,中方在上海貝爾50%的股權,原來分屬于兩個不同的部委。2011年,國資委牽頭理順公司股權,并把股權都放在了華信。所以華信是100%的上海貝爾中方股東。

  在理順股權關系之外,國資委還考慮到,上海貝爾除了要想把合資企業繼續做好,就還需要有一個平臺來貫徹中方股東的戰略意圖。于是中國華信被賦予了“兩條腿走路”的使命。

  現在很多國企在講從管資產轉到管資本,其實中國華信從歷史淵源來說本來就是一個投融資平臺。對于下屬合資企業,中國華信更多的已經是管資本,而把經營權下放到各個企業的董事會。下屬各專業化公司在各自領域里具備市場化獨立主體,且有些企業有外方股權,所以董事會必然被賦予了更多的職責來具體管理企業。這與當前國企改革基調是吻合的。

  但這也不能完全說就是一個戰略意圖的轉型。上海貝爾1984年成立,至今30周年,當時中國為打破“巴統”(巴黎統籌委員會)壟斷而向西方引進當時先進的程控交換技術,才有了上海貝爾。今天,它仍然是阿朗在中國唯一的運作實體。所以,上海貝爾與中國華信是“兩條腿走路”,而不是說重心已從一條腿轉移到另一條腿。

  中企已到全球化擴張階段

  企業觀察報:從全球競爭格局看,中國資本走出國門參與全球資源整合是必然的,中國打造跨國企業的時代到來了嗎?

  袁欣:從市場來看,中國經濟已經日益融入世界經濟,而世界經濟隨著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全球經營和全球競爭的時代。全球化經營是市場的要求,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只要面向市場,就必須要面對“全球化經營”的問題。目前的全球化投資大背景與中國的改革開放,能夠孕育出更多的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投資、全球經營的中國跨國企業。

  從時代的角度看,過去,中國的改革開放與企業發展大約十年一個演進。上世紀80年代與90年代的大約十年是第一階段,主題是解放思想,打開國門,市場換技術,企業引入外資,包括技術、人才與管理,輸出人員進行學習,上海貝爾就是很典型的引進案例;到上世紀90年代,1992年小平南巡,中國企業主要是兩頭在外,依托中國的市場與產業做加工出口貿易;而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十年進入到第二階段,中國加入WTO,中國企業建立了地區研發中心、生產制造基地,并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出口,做交鑰匙工程,輸出自己的產品、技術。不過這還只是以中國的市場與資源與生態鏈作為依托走向國際化,雖然塑造了對外出口的一個高速發展時期,但企業還很少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經營。

  從新世紀的第二個10年開始,中國企業開始嘗試走出去的第三步,即以資本、管理經驗,也包括中國的整個產業與市場資源,進行資本層面上的投入,進入全球化經營。

  從全球競爭的角度看,中國亟須打造真正意義的跨國公司?,F在中國一些所謂的世界500強中國企業,仔細看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經營。因為真正的全球經營要市場全球化,業務收入來源2/3甚至以上來自海外,人才、資源、技術應全球分布。中國正在推動的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也為企業的全球化提供了更好的宏觀環境。

  今天,中國企業已經積累了部分全球經營的資源和經驗,大量管理人才也具備了國際化的視野和國際化運營能力。在新的全球化投資規則下,中國的企業與資本應與世界貿易和投資環境接軌,中國企業亟待開拓出這樣一條嶄新的全球化之路。

  開辟全球化“第三條道路”

  企業觀察報:中國企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華為、聯想為代表的全球化道路。華為依靠的是自主研發,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廠商;聯想借助的是國際業務的并購與整合,確立在智能手機、PC和工業標準服務器三大領域的全球規模優勢。中國華信在聚焦ICT業務的大框架之下,從“零”起步,通過并購初步確立在企業網領域的全球化市場競爭地位與發展戰略,這算不算開創了另一條全球化道路?中國華信對這條路徑有多大的信心?

  袁欣:中國華信一開始就致力于全球化經營發展,但卻不具備聯想與華為那樣的條件。怎么辦?中國華信覺得自己也能成功,因為背后站著“中國貝爾”。它給中國華信帶來一些非常明確的企業特點:

  中國華信有來自上海貝爾的國際化人才與經驗的支撐。基于多年在跨國公司工作的經歷,華信管理團隊熟悉國際商業規則,了解歐美文化特點,同時關注地區社會政治環境,注重溝通策略。如果沒法與人家有效對話,全球化自然是一句空話。

  中國華信的團隊還有全球化并購和運營的成功實踐經驗。中國華信收購阿朗企業網之前,上海貝爾即順利完成收購總部設在德國的安弗施(RFS)無線射頻系統業務,這是團隊全球化運營的第一次試水,非常成功。

  中國華信是一個全新的平臺。過去,上海貝爾畢竟受體制機制的制約。企業發展是服從于公司兩大股東意圖,其中外方還要多一股,要實現其財務并表,所以企業很多戰略意圖需要相互協調達成共識,只有達成共識了才能干成事。有些決策確實慢于市場。企業要完成一個產品需要全球協調,所以中國很多的市場需求與反應,得不到快速響應。2011年,中方股東總算建立中國華信這一個大平臺,由上海貝爾中方的管理層有一部分人出來運作,履行與實現中方的一些戰略。

  綜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具備全球化的條件。只有有準備、有實力、有積累、有全新機制的中國企業,才可以更好地進行全球化的嘗試。否則,企業盲目地走出去,失敗的風險也會很大。

  國有企業正在進行深化改革發展的探索,比如搞混合所有制,探索如何實現產業與資本如何結合,如何尋找到與新的技術的結合點,如何能充分地吸引人才等等,中國華信也要嘗試在體制機制上有更多的突破,真正實現市場化,按照市場的規律,按照市場的資源配置,才能與各種所有制抗衡。這一塊兒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華信還有很多新的文章在規劃。

  語錄

  袁欣:什么是企業家精神

  在完全競爭性的行業,大浪淘沙,不進則退。不管是什么所有制內的企業管理者,只要有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有責任感與使命感,就可以算是真正的企業家。所以,國企與央企也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國企與央企培養出來的企業家是又紅又專的企業家。

  企業家所具備的企業家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行業、產業、市場有敏銳的眼光;二是敢于擔當。很多事情很難做決策,要承擔責任,但也要做決策;三是要努力做到三贏。對員工要有未來,對客戶是長期戰略伙伴,對股東要承擔責任。只有平衡好這三方面的關系,為三贏而努力拼搏。股東才會尊重,客戶才會認同,員工才會支持。

消息來源:企業觀察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州市| 顺昌县| 贵州省| 赣州市| 汾西县| 永靖县| 马龙县| 合川市| 涪陵区| 盘锦市| 隆昌县| 额尔古纳市| 浦县| 独山县| 屏边| 莱西市| 洞头县| 泗阳县| 抚顺市| 明溪县| 兴安县| 秦皇岛市| 安庆市| 宾川县| 南城县| 阳曲县| 阿城市| 永城市| 砚山县| 郑州市| 乡宁县| 剑河县| 绥滨县| 彰化市| 临安市| 满城县| 定南县| 都兰县| 睢宁县| 大悟县|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