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施耐德電氣聯合《英才》雜志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年度管理大會“新工業文明”論壇,在京舉行。
融合、顛覆、創新,當互聯網思維無所不能地顛覆著一個又一個傳統行業,企業家是否應該坐下來冷靜思考一番應對之策。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思維的鼎盛時期,那么2014年則是互聯網思維的反思年。“互聯網思維”與“工業精神”之爭,最后是走向融合還是更加對抗?哪種思維會在未來的商業生態中占據主流?面對新經濟浪潮的沖擊,工業企業應如何進化,傳統企業的DNA應如何重新解構?
從舊工業文明到新工業文明,可以想象未來的工業企業將融合互聯網與工業制造技術,既是互聯網公司又是傳統制造公司,兩者優勢良好融合。
? 論壇開始之前,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朱海率先分享了他對新工業文明的認識:“互聯網不會摧毀我們的工業,而是現代工業的催化劑、引擎,或者是提升檔次的一個動力。對傳統企業來說,只有擁抱互聯網,實現數字化,才能把握未來趨勢。其次,未來商業領域,跨界的合作將成為新常態。”
作為新工業文明的倡導者和引領者,施耐德的思考無疑會對其他企業有所裨益。“新工業文明的最終目標是返璞歸真。清新的空氣、水、藍天、白云,如果我們回到了最初的文明,回到了我們最根本的東西,這才是新工業文明的目的。”他強調。
本次論壇邀請了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杰、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彤宙、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王建宙、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為、寶塔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孫珩超、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吳鷹、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中國業務首席執行官易珉參與討論。
? 作為中國最大的建筑材料集團,宋志平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鼠標和水泥結合起來。他認為,關鍵是怎么把個性化的需求和批量化的制造結合在一起。“要從過去傳統的思維方式,改變成互聯網的思維方式,改變商業模式,從過去封閉式發展走向基于互聯網模式的跨界融合。”
同樣作為大型央企的領導者,張杰則從企業決策流程上表達了自己擔憂。如何提高央企的決策效率?他認為,一要混合所有制,真正建立市場化的董事會。二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科學的決策解決這些難題。而更重要的是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
長期倡導智慧城市的李鐵,則表示,城鎮化和智慧城市聯合最緊密的就是創新,高科技和城鎮化的結合就是智慧城市,這個結合點是在未來中國城市發展中,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王建宙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對BAT的羨慕,“BAT占整個上市公司市值很大比重。對公司市值我非常敏感,如果用個詞來形容,我要說羨慕,非常非常地羨慕。”
專注智慧城市的郭為,坦言自己在往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非常痛苦。他當前所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樣讓城市上網,這就是智慧城市。
作為石油化工領域的民營企業,孫珩超的理解是必須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的概念往前推動。改造傳統能源,同時也會為傳統能源提供很多機會。
中國第一代互聯網人吳鷹則認為,“互聯網不是把別人都取代了,傳統行業做的這些東西,好多都是為互聯網做的基礎,甚至是一個保證和前提。”
“香港鐵路是世界上唯一做軌道交通賺錢的公司,為什么呢?”易珉在論壇上表示,“倫敦、東京、香港在過去三十年發展了智慧的模式,這種智慧的模式不僅僅是單純發展軌道,而是把軌道跟人類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單單做軌道,把軌道跟社區、出行、購物、上班等打包在一起,用這樣的智慧模式來運作。”
本次論壇首次提出“新工業文明”的概念,企業領袖重新反思互聯網思維,重新認識工業文明,引起在場眾多企業家的熱議和思考。而新工業文明的理念也為憂慮中的傳統企業提供了一條可借鑒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