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觀察報記者 侯明輝
深圳殘友集團是一家解決殘疾人集中就業的科技公司,總部位于深圳。它被認為是我國社會企業的典型代表。2012年,英國社會企業聯盟把首次設立的“年度國際社會企業獎”頒給了殘友集團。
被業內津津樂道的是殘友三位一體的集團架構:鄭衛寧慈善基金會對殘友社會企業集團絕對控股,為殘友非營利機構提供項目資金,開展志愿服務;殘友集團負責8小時內的生產經營,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并創造收益;殘友非營利機構為殘友社會企業的員工提供就餐、宿舍、出行、洗衣等免費的社會服務。
追溯殘友歷史,1999年殘友集團創始人、雙腿殘疾的鄭衛寧以2元錢注冊了個體企業“深圳市福田區殘友網社”。創辦之初,鄭衛寧沒想到為殘疾人謀利,“只是為了解決寂寞,想為自己改變一種活法”。
可以說,鄭衛寧在始創階段只是想通過創業,改變自身的命運,成為能夠自食其力的人。經過多年發展,殘友已經成為擁有32 家企業、1 家慈善基金會、8 家非營利機構的集團。創辦至今,殘友在全國11 個省市成立了分公司,共有員工3700 余名,其中95% 都是殘疾人。
獨特的組織架構,讓殘友從最初的私人企業轉變為基金會控股的社會企業。2009年,鄭衛寧將其在殘友集團90%的個人股份和各分公司51%的個人股份,通過律師公證全部捐贈給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這一舉動改變了殘友的產權結構,鄭衛寧慈善基金會控股了殘友社會企業集團90%的股份。
在殘友,職業經理人提出經營方案最終是由基金會來決定是否施行。殘友將盈利分紅交給基金會,基金會一方面投資開辦更多的分公司,獲取更多利潤,另一方面為各種公益機構提供資金支持。盡管殘友集團在章程中規定股東可以分紅,但是殘友集團的股東們從來沒有分過紅。殘友集團分公司的利潤,三分之一留在企業,用于進一步發展,三分之一給股東(基金會為主),三分之一給員工作為工資。殘友因這些特征被認為是中國最富盛名的社會企業。
在商業模式上,殘友專注于軟件、動漫、系統集成、呼叫中心、電子商務等與計算機技術密切相關的產業。之所以這樣定位,是為了有效屏蔽殘疾人的生理缺陷且發揮了他們的潛能。因為在計算機作業上,殘疾人擁有和健全人一樣甚至超出健全人的耐力和定力,因此殘友具備了與其他同類企業競爭的人才基礎。
事實也是,在隨后的發展中殘友逐漸形成了以IT開發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為主的業務方式,比如先后開發出中國人民銀行場地控制管理系統、中廣核風險指引型安全管理系統、日本興亞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官網等項目。同時,還獲得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榮譽。
三位一體的模式確保了殘友能夠實現自我驅動,而且至今運行也是成功的。但是,業界的擔心依然存在。鄭衛寧曾在捐贈遺囑里有兩條要求,一條是未來殘友集團殘障員工的比例不得低于70%,另一條是“員工退養制”,即對不能再工作的殘疾員工實行工資及生活補貼的全額照發,仍能享受公司的免費出行、洗衣、吃飯等福利。殘友對殘障員工的高福利待遇,雖然體現了其社會性,但是企業過于龐大,人員成本過高,同時人員績效管理問題嚴重。這些都是殘友繼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