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國資委黨委書記陳永華、主任陳德勤專訪
《企業觀察報》記者 伯倩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國資國企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地方國資委奮發前行,在國資國企改革方面先嘗先試,穩步推進。
其中,江西省國資國企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資產規模、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國有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得到了國務院馬凱副總理的充分肯定。2014年,江西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3993.4億元,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21.79億元,累計完成增加值659.96億元,累計上繳稅費200.77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5.8%、20%、14.5%、17.6%。根據最新一期全國地方國資財務快報,江西省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資產運營效率較高,幾項重要經濟指標排名穩居前列。其中,總資產周轉率1.26次/年,比全國省級監管企業平均值快0.93次/年,排名全國第一。
在經濟增速換擋的“經濟新常態”下,這樣的成績單來之不易。而2015年經濟新常態將持續存在,繼續當前的增長態勢可謂一個極大的挑戰。如果說新常態是研判中國經濟形勢的世界觀,那么改革就是推動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的方法論。2015年,江西省國資委如何通過改革應對新的挑戰,與時俱進?為此,企業觀察報記者對江西省國資委黨委書記陳永華、主任陳德勤進行了專訪。
創新思維 抓改革增活力
企業觀察報: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工作時第一次提及新常態以來,各方紛紛對新常態進行探討和解讀。習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您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是如何認識的?
陳永華:從最近總書記和總理關于新常態的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幾個本質特征。一是中高速。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的最基本特征。二是優結構。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不斷優化升級。三是新動力。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四是多挑戰。一些不確定性風險顯性化,流動性風險、房地產泡沫、地方債務壓力與產能嚴重過剩問題,成為我國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四大突出風險。
企業觀察報:事物發展都是兩方面的,當前經濟運行中有突出的四個風險,那么積極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陳永華:在看到面臨新挑戰的同時,我們更要關注中國經濟已經和正在出現一些具有中長期意義的積極變化。一是與增長速度放緩相適應,中國經濟結構已經或正在發生轉折性變化。二是率先回落的東部沿海地區逐步適應新環境,呈現增長走穩態勢。三是在經濟增速回調的過程中就業總體穩定。四是企業營利水平對增長放緩的適應性增強。五是社會各方對增長階段轉換的共識增加,對未來經濟增長持有較為理性、符合實際的預期。我們還擁有城鎮化的廣闊空間、全面深化改革和“四化”融合的巨大動力、消費升級的龐大市場、技術創新的重大機遇等。正如總書記強調的,“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
企業觀察報: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國企領導干部的戰略思維、知識素養和操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也要與時俱進。那么,我們的國資監管工作應該如何創新?
陳永華:我們要主動創新思維、更新理念。
一要堅持依法履職,提高監管的合規性。我們要更加重視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新常態下的重點難點問題,化解各類風險。
二要堅持“放”“管”結合,提高監管有效性。放是放活,不是放任;管是管好,不是管死。權力下放后,事中事后的監管必須跟上,該管的要堅決管到位。今后,凡清單內未列入的事項原則上都由企業自主決策,真正讓企業“舒筋骨、增活力”。
三要“一企一策”,提高監管針對性。新常態下,經濟形勢更加復雜,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多,我們對企業要更加理解和呵護,要針對企業的不同問題進行個案分析,采取不同策略,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企業觀察報: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如何主動適應這一大邏輯,實現做優做大做強?
陳永華:我們要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改革發展與提質提效并重,加快結構調整,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注重降本增效,努力開創國企改革發展新局面。
第一,更加注重抓住問題導向,堅定不移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一是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分類推進改革調整,加強分類監管、分類考核。二是規范有序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規范董事會運作,狠抓內部三項制度改革。
第二,更加注重遵循經濟規律,大力推動結構調整。在新的歷史階段,我們要統籌規劃“十三五”時期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下更大力氣培育龍頭,引領產業。
第三,更加注重把握提質增效,強化企業科學管理。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我們在市場拓展、資源配置、基礎管理、降本增效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四,更加注重培育新增長點,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國有企業要把發展作為首要任務,依靠創新來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向工業4.0升級。
第五,更加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加強全面風險防控。一是注重防范國際經濟政治風險,二是注重防范企業經營管理風險,三是注重防范社會穩定風險。
重點突破 保增長促發展
企業觀察報:過去一年,各地都積極推進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江西省國資委在這方面有何具體舉措?
陳德勤:2014年,江西省國資委矢志不渝抓改革,國企改革全面展開。
一是整體設計。經過近一年的不懈努力,高質量起草并積極推動《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出臺。
二是先行先試。江中集團以董事會規范化為核心的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材集團深化企業內部制度改革、江銅集團“自主拓展、自主決策、自主經營”,鹽業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新鋼集團綜合改革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是改革重組。鳳凰光學集團改制重組基本完成。引進北汽集團收購昌河汽車70%股權并同比例增資擴股3億元,為實現百萬整車、千億營業收入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四是構建平臺。將部分省屬企業股權注入省屬國控公司,為打造省屬產業投融資平臺奠定了基礎。與北汽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總規模達100億元的“井岡山產業發展基金”。
五是有序推進。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擬定《江西省屬國資國企改革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待省委常委會通過后正式印發實施。及時建立《省國資委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工作臺賬》,逐項落實責任領導和處室,實行“一企一策”服務企業發展,各項重點改革工作按計劃有序開展。
六是排憂解難。繼續深入推進國有工業企業社區、離休干部移交工作,向省政府提出解決水電氣改造、移交后續管理等問題的決策建議,協調推進萍鄉市和臨川縣醫藥公司劃轉屬地管理。
企業觀察報:2015年,江西省國資國企改革提出了什么樣的目標?
陳德勤:2015年,省出資監管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長目標為:實現增加值和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2%,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0%。因此,今年是省屬國企改革的重點突破年,我們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培育龍頭、引領產業、升級提速、創新跨越”戰略,抓改革增活力,保增長促發展。
企業觀察報:在經濟新常態下,江西省國資委如何達到這些目標?
陳德勤:我們要積極穩妥地推進重點領域、重點企業改革。
一是做好各類企業的功能界定分類工作,完成授權管理企業集團層面功能界定分類,推動省屬文化領域、地方金融領域國有企業集團層面分類,指導省屬集團公司完成所屬企業界定分類。
二是推進競爭類國企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重點推進鹽業集團、國經公司、招標咨詢集團股權多元化改革,抓好鳳凰光學集團改革掃尾工作,扎實推進新鋼集團綜合改革試點。
三是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繼續抓好國泰民爆上市工作,抓緊做好江鎢控股、建工集團上市輔導培育工作。
四是抓好公司制改造工作,年底前基本完成江銅集團、投資集團、能源集團、建材集團、江西國際、鹽業集團六家按照企業法登記的省出資監管企業公司制改造,打造治理規范、運行順暢、價值提升的現代型企業。
五是繼續推進建材集團內部制度改革試點,在所有省屬國有企業深化以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為主要內容的內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場化的勞動用工機制、內部人事管理機制和收入分配機制。
六是繼續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爭取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將目前尚未改制的國企承擔的醫療衛生、教育、退休人員管理和物業管理、供水、供電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移交屬地管理,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