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長城資產完成了對證券、銀行平臺的收購重組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全牌照“金控”布局。
文|本刊記者 楊旭然
中國經濟“新常態”船到橋頭,傳統企業增長放緩,產業結構面臨調整。眾多傳統產業愁眉不展,而對于AMC(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來說,這又是一個發揮優勢、大有作為的歷史機遇。
“新常態對AMC發展是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由我們自身的功能和特點決定的”。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張曉松對于新常態下AMC的發展充滿自信。
公司的增長數據佐證著張曉松的信心:整個2014年,長城資產全年實現集團撥備前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22%;年末集團總資產2756億元,同比增長80%;凈資產407億元,同比增長51%。進入經濟新常態后,長城資產仍然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尤其是不良資產經營主業收入占比高達76%。
早在1999年,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之前壞賬高企,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臨危受命組建之際,其化解金融風險的基本職能就已經定型。16年間四大AMC快速發展,營收規模、資產總量快速增長,也證明了所謂“不良資產”中并不缺乏“富礦”,經過輸血、重組、盤活之后,不良資產仍可轉化為優質資產。
對于長城資產這方面的能力,張曉松總結為“化解金融風險的專業優勢”。
同時,經過多年發展,包括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在內的四大AMC,都已經形成了金融領域的多牌照混業經營的局面,金控集團的雛形已經顯現。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推進,讓AMC有機會在經濟的“順周期”經營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
“進可攻、退可守”,張曉松對《英才》記者說,“長城資產會適應新常態、融入新常態,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服務。”
金融穩定器
“金融穩定器”是張曉松經常提及的名詞。這不僅是他對于AMC業務的社會價值預期,也是整個AMC行業的重要內涵。
張曉松認為,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放緩,各類不良資產增多是必然現象。這不僅來自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還包括過剩產能行業、房地產行業、地方融資平臺等方面的各類不良資產,這些不良資產會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容忽視的風險。
在經濟放緩的過程中,資產管理公司將這些“風險因子”進行接管、盤活,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國民經濟的不穩定因素,起到“穩定器”的作用。根據張曉松的介紹,自長城資產成立至今,已累計收購管理和處置各類不良資產8000多億元,先后經歷了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涉及了幾乎所有行業、包括不同產權性質的大、中、小各類企業的債權、物權、股權等各類資產。
在不良資產的處置過程中,長城資產摸索出了一系列精細化運作的模式。對于各類資產,實施分類處置的基本原則,按“價值可實現程度”對不良資產進行科學分類,及時處置貶值資產,并運用多種金融手段挖掘、做大有升值潛力的資產。
“對于這些有升值潛力的資產,我們通過置換、嫁接、整合,以及追加投資、債轉股、借殼上市等方式,深度挖掘和提升其潛在價值”,張曉松表示。
此前,有人稱AMC為“金融禿鷲”,靠企業的“尸體”來生存發展。但在經過16年的發展之后,包括長城資產在內的中國AMC,更像是治病救人的“企業醫院”,真正具備救助價值的企業,可以在這所醫院中獲得救治而重獲新生。
盤活經濟存量
AMC在成立之初,不僅功能和業務極其單一,更是一度被限定只有十年存續期。如今經過多年的多元化發展,長城資產以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為導向的業務布局已初具規模,除不良資產處置之外,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內涵得到多方面拓展。
“為經濟發展盤活存量”,這是張曉松對于AMC新內涵的一個總結。
從宏觀上來說,新常態下,AMC在“盤活經濟存量”方面會有更大的作為。通過對不良資產進行的收購運作、并對問題企業的救助重組等手段,實現經濟存量中一些“錯配資源”的重組整合,最終讓這些受各類因素影響(特別是非市場因素)出現問題的資產重回市場,煥發生機。
在這些資產的清理盤活過程中,企業資金周轉速率加快,帶動經濟發展“轉速”增長,卻沒有依托于大量的信貸資源進行發展,并未大幅增加社會存量資金。退出之后,AMC便可獲得資本增值收益。張曉松認為,這是AMC區別于其他金融機構的重要功能特點,以及獨特的功能優勢。
微觀層面,長城資產可以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張曉松解釋道,如果把AMC比喻為一所全科醫院,那么它既能在企業“生病”的時候,為其“診斷治療”,甚至實施“外科手術”和“緊急救治”;也能在企業“沒病”的時候為其提供“預防保健”,幫助其更加健康地成長。
從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來講,企業在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經營發展特點和金融服務需求。長城資產旗下的多元化綜合服務平臺,以及多種金融服務手段,可以根據這些需求,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以及個性化的金融解決方案。
從全牌照到引戰、上市
“新常態”之下,長城資產發展的業務基礎已堅實牢靠。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企業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戰略,長城資產在金融牌照方面的布局一直在穩步推進。
2014年,長城資產完成了對證券、銀行平臺的收購重組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托、金融租賃、基金等金融牌照在內的全牌照“金控”集團布局。
這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許可,為長城資產對旗下資產和外界客戶進行各類金融服務提供了準入保障,為公司適應金融行業發展趨勢,開展混業經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曉松面對這些“敲門磚”并未自滿,而是希望這些業務板塊之間能夠真正的實現協同發展。他認為“金融控股集團的核心要義在于協同,如果做不到協同運作,牌照再多也意義不大。長城資產致力構建全牌照金融平臺體系,并不是為了和別人比誰牌照多,而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集團協同作戰的能力”。
經過最近幾年快速的發展和完善的業務布局之后,長城資產已經邁出了向股份制企業轉型的步伐。2014年,長城資產已經向國家有關部門上報了股改方案,各項股改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推進。
“我們希望在監管部門的支持下,股改方案能夠盡快得到國務院的批復,在此基礎上,力爭今年完成股份公司的掛牌工作;之后,將盡快啟動后續引戰工作。”張曉松堅定地表示,“股改、引戰、上市、國際化發展”這條進一步發展的主線,必須要“一張藍圖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