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并網難的問題,一直是困擾新能源發展的一個瓶頸。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在日前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德國太陽能發電如此發達,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擁有比較完善的智能電網。
據了解,按照國家電網公司2010年發布的規劃,到2015年,將初步形成以特高壓為骨干的堅強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雙向互動服務體系,基本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友好接入和協調控制。
高紀凡表示,在其個人看來,雖然國家電網公司對于智能電網有自己的發展規劃,但是太慢了!中國的電網應該盡快的智能化升級,而不僅僅局限于輸電端和配電端。而國家電網“十二五”智能電網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配電網智能化建設主要目標是在配電自動化基礎較好地區,開展分布式發電、儲能和微電網系統接入與協調控制試點建設,形成一定應用規模。
這對于光伏發電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來說,確實是難以滿足的,這也就導致在我國一些擁有豐富氣候資源發展太陽能發電和風電的地區有電用不完,卻又發不出去,而缺電的東部地區到了夏季用電高峰卻拉閘限電。因此,許多新能源行業人士面對新能源并網難都寄望于智能電網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傳統火電相對低迷,水電開發日趨飽和,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作為未來新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卻陷入行業低迷。智能電網發展亟待提速。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規劃,2012年將是智能電網全面建設階段年。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及廣泛應用。天津市、山東濟南、浙江杭州、福建廈門、湖南長沙和重慶市被列為重點城市配電網示范工程建設的試點城市,其中天津已取得了不錯發展。
2012年9月27日上午,由北極星電力網、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主辦,華北電力大學MBA支持的“2012智能配電網及其關鍵技術研討會”將于老國展舉行。此次研討會將邀請我國“智能電網之父”武建東,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徐錠明,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科技發展處處長陳海生等知名專家學者,以及行業龍頭企業領袖一起參會,探索未來智能電網的發展、新能源并網、儲能技術等行業熱點。智庫云集,聚焦此次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