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三劍客”: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邢精平(左一)、上海期貨同業公會會長馬文勝(左二)、深圳證監局巡視員曹汝明(右一)(資料圖片)
證券時報記者潘玉蓉
10月13日發布的全國海關數據顯示,9月出口走勢向好,華強北•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www.hcsindex.org)(下稱華強北指數)在9月份連續上漲,提前反映了這一趨勢。10月15日,最新一期指數收報于95.71點,下跌0.11%,連續兩周報跌。華強北指數(www.hcsindex.org)已成為國內市場預知海外電子市場變化的晴雨表。
指數由來
2007年華強北指數(www.hcsindex.org)由國家工信部授權發布,是反映華強北電子元器件和消費電子市場交易變動的指標。它通過采集華強北專業市場、大型連鎖賣場以及稅務系統端的數據,跟蹤電子元器件、手機、數碼和信息技術(IT)等電子產品價格變化,每周發布一次。
指數編制者之一、華強集團總裁助理程一木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編制這一指數最早是受到市場上采購商朋友的啟發。由于華強北電子產品價格一日三變,程一木時常聽到采購商朋友們的抱怨,下訂單的時候“買多了也怕,買少了也怕”,于是他想,能不能有這樣一個指數能及時告知市場價格變動?
華強北指數(www.hcsindex.org)編制之前,每天一早,全國各地經銷商都會向華強北詢價,以便根據深圳行情確定當地的定價范圍,中小廠家也會據此組織生產。華強北指數(www.hcsindex.org)誕生后,立即成為各地市場的參考指標。如今,系列指數已經被工信部、電子產品相關企業、證券分析師、媒體定期參考應用。
華強北指數(www.hcsindex.org)的波動趨勢,為投資者研究全球電子元器件上市公司提供了參考依據。有關人士在對“全球電子元器件150指數與華強北指數關系”的實證分析中,選取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美國和歐元區共150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發現華強北指數(www.hcsindex.org)與全球150家電子元器件上市公司股票走勢呈現正相關——華強北指數上升,全球電子產品市場價格上漲,隨后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上漲,全球電子元器件150指數上升。在此過程中,華強北指數(www.hcsindex.org)具有一定先導性。
啟動期貨標的研究
觀察華強北市場20年,程一木對風險規避頗有心得,他認為,華強北市場上存在大量風險避險需求和套利需求,一些采購商和生產企業通過簽訂遠期合同、互為庫存等方式規避風險。如果能尋找到更靈活、合適更多參與者的避險方式,將進一步完善電子市場價格發現機制。
這和深圳證監局巡視員曹汝明等人的想法不謀而合,如果電子價格指數期貨可行,對中國整個電子制造企業來說,無異于提供了一個護航工具,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抵御經濟波動的風險,還有利于我國取得國際電子信息產品市場的定價權。
金瑞期貨研究人士指出,現貨價格指數期貨在國外曾有過先例,比如波羅的海國際航運期貨交易中的干散貨船運輸市場運價指數期貨。但他同時也指出,我國在探索電子產品價格指數期貨時,還有一系列難題待解決,比如電子元器件的樣本如何選擇、如何標準化、如何解決交割難題等。據了解,目前深圳證監局已將這些課題分成10個小組,中證期貨、金瑞期貨等多家期貨公司參與其中。
以華強北•中國電子市場價格指數為標的期貨品種能否成為拯救華強北危局,甚至拯救中國電子市場的利器,尚需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