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理財網理財產品庫統計,10月份一共有42只新基金發行(包含A、B、C類)。其中,2只股票型基金、1只混合型基金、其余39只為債券型基金。
在經歷完探底回升的三季度之后,回顧10月份證券市場表現,10月份上證指數先揚后抑,最終報收于2068.88點,較上月下跌0.83%。
在證券市場的影響下,10月份基金整體表現各有千秋,風險較低的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型基金等基金表現較為穩定,其中,債券型基金單月凈值增長率為0.15%,而貨幣市場型基金單月凈值增長率為0.36%。相比于上述幾類凈值穩中有升的基金,偏股型基金表現差強人意,其中,股票型基金相對較好,單月凈值略跌0.46%,而混合型基金與指數型基金則相對較差,分別落得-1.49%和-1.76%的單月跌幅。
從上述可知,市場的疲軟導致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凈值全線下挫,特別是指數型基金,由于操作上被動跟蹤指數,往往在凈值上表現上難有出彩之處。據統計,至今偏股型基金今年以來累計收益率為-2.19%,而偏股型基金半年報業績統計顯示其收益率為4.74%。可見,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內,基金的收益狀況發生偏轉。
不過對于傾向于投資偏股型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如何選擇合適的基金是關鍵。從10月份各類基金的表現看,單月收益率排名前二十的開放式基金中,有12只偏股型基金,其中11只是股票型基金。在這些偏股型基金中,“泰達宏利首選企業股票”、“長城中小盤股票”、“上投摩根新興動力股票”分別以3.61%、3.58%和3.42%的單月收益率排名前三,其余基金平均單月收益率都在2.5%左右。另外,從基金公司表現上看,長城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表現最為搶眼,分別有3只和4只旗下的基金在上述行列中。不難發現,在上述基金中未見一只指數型基金,甚至在所有指數型基金中,表現最好的“大成中證500滬市ETF聯接”的單月收益率也只有0.60%。由此可見,指數型基金只有在總體市場好的前提下才能表現出穩定跟隨指數的優勢,而市場不景氣的環境下,大部分指數型基金都成為“雞肋”,反而個別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由于正確的操作會有大放異彩的情況。
從目前的趨勢看,若市場未出現中級反彈的行情,偏股型基金今年難逃整體虧損的境地。對于一些偏股型基金的投資者來說,不妨把眼光放得長遠些,捕捉個別有潛力的基金來尋求未來的長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