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 記者/魯渝華
“再過5年,富升炭業將成為‘三廢利用’領域里具有全球號召力和領導地位的科技集團。”說這話的人底氣十足。
富升炭業董事長李觀德,人稱“制炭狂人”,其研發出的機制炭設備、環保氣化爐燃燒器、三廢資源(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工業垃圾)收集加工等成套自動化設備,不僅達到了全球領先的技術標準,更是成為工業污染時代清潔環保設備供應商的典型代表。
現今,面對著一個接近2000萬噸機制炭、且年均增長達到10%以上的全球大市場,李觀德正聯合各方著力打造以機制炭、鍋爐節能改造、農業三廢利用處理、精細化工等各業務板塊相輔相成的循環產業鏈大格局。
氣化爐的革命
鍋爐節能改造,是富升炭業當下的重中之重。
如今,化石能源不斷枯竭,價格不斷上漲,環境治理日益加大的壓力,政府禁令市區用煤企業走上絕境,解決硫排放污染大氣、危害健康迫不及待;用煤企業改用天然氣、重油、柴油、電,生產成本數倍增加,產品市場疲軟,企業矛盾突出。
在這一大背景下,李觀德對于自己的產品有著足夠的自信。“富升炭業自主研發出的環保氣化爐燃燒器、自然能源成型燃料專利技術設備,可為企業用能成本降低40%~75%,達到100%清潔環保生產。”
傳統的氣化爐,膛爐溫度最高600℃,只能使用生物質顆粒燃料,同時還有焦油難以燃盡,容易引起堵塞,尾氣余熱不回收或者回收不徹底,且造成環境污染等諸 多問題。而在富升的氣化爐設備中,除了生物質顆粒之外,木片和谷殼等生物質燃料都能直接氣化燃燒,且完全氣化,燃燒充分,膛爐溫度可達到1200℃,二次 燃燒溫度可達到1600℃,讓焦油及廢氣徹底完全被裂解、吸收,而尾氣余熱也進行了回收再利用,煙鹵溫度僅為50℃,完全無污染。
“現在是人類能源革命轉型的好商機,一旦抓住機會前景不可估量,富升的設備與技術能為國家節能減排作出貢獻,又能為老百姓作出創收,還能為企業老板降低生產成本,一舉多得。我們10年前就預測了今天市場的需求。”
現今,富升的氣化爐設備被廣泛應有于舊式鍋爐改造中。傳統的燃煤、燃柴鍋爐,污染嚴重,勞動強度大;而燃油、燃氣鍋爐,燃料費用昂貴。而富升的鍋爐改造,無需改變鍋爐原有結構,只需增加氣化爐及附屬系統即可。既節省成本,又降低污染排放。
來自江西景德鎮的瓷器制造商李德斌便是這樣一位受惠者。因金融危機,旗下企業陷入困境,企業運營成本也居高不下。在多方打聽后,2011年,他徑直找到了 富升炭業,經過認真地考察后,他果斷上馬了一批富升的氣化爐,半年過后,他迎來了想象不到的奇跡。富升的氣化爐相比于原先的燃油鍋爐,耗能成本一舉節約了 60%以上,他的企業不僅扭虧為盈,還一舉拿下了幾個重點市場。
現今,這樣的案例在富升幾乎每個月都在上演。黑龍江的張先生是一家醫院的后勤負責人,醫院效益好,也正在力主升甲,但張先生總覺得舊式的燃煤鍋爐始終是醫 院的一塊“傷疤”,在幾經考察后,他訂購了富升的氣化爐,半年之后,醫院順利升為三甲,其后勤保障系統得到了院領導的大力表揚,讓他覺得很是有面子。
“農業三廢”新商機
李觀德堪稱“技術狂人”。
李氏家族,自清朝光緒年間,便積年燒炭。自李觀德一輩,已傳承130年。但1998年之后,國家封山育林,原有傳統的取木制炭方式走到末路。
“制炭行業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結構,越往上走,技術難度越大,大多數企業都不愿意投入,也害怕失敗。而我們走的卻是倒金字塔的路。”李觀德如是介紹,“當別人都想著賺錢的時候,我們埋頭搞技術創新開發。”
2005年,富升公司成功研制了機制炭高熱值節能高效自動化流水線烘干機專利技術;之后,富升公司又相繼研制出了第三代制棒機專利技術、第四代節能高效的 制棒機;第五代九頭制棒機發明專利技術……一個個世界級的技術創新難題,在這個不大的工廠內被相繼攻克,迄今,在富升公司內,已經擁有的專利達到了59項 之多,這是一個幾乎連上市公司都難以達到的體量。
農業三廢生物質顆粒技術及成套設備,則是李觀德手上的又一件法寶。
近年秸稈綜合利用成為熱點,2008年,富升技術團隊又發明了木煤氣氣體提純分離成套設備,技術指標達到世界之首,每立方10毫克以內的含焦量,不僅成功讓廢棄的秸稈成為高效的生物質顆粒燃料,還一舉解決了秸稈發電氣體熱值低,并且含焦油高、木煤氣氣體含焦油高的問題。
現在,這一項目正廣泛地推展開來。
河南的項先生是該縣遠近聞名的老板,做過很多行業,近年一直尋找項目,未果。在多方打聽到富升的事跡后,他決定就地取材當地數量巨大但通常都被燒掉的秸稈,投資富升的生物質顆粒項目。
李觀德規劃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投資者只需出錢購買設備,及農村的三廢資源(農作物秸稈、農林廢棄物、生活垃圾)的搜集供應,由富升免費提供專利技術,而 生產出的顆粒由廠家負責全部回收。這種產、供、銷一體化的商業模式,既為企業用能單位降低成本供應燃料保障,又解決農民的銷路問題為農民增收。
“既踏實,心里也覺得很有奔頭。”項先生甚至專程去向縣長做了推介,他希望在當地打造一個低碳工業園,政府主導,企業出錢,更大限度地推廣“富升模式”。
“農村老百姓舊的思想是糧食用來吃,秸稈用來焚燒,林木只取木材,枝葉樹皮當垃圾丟棄,只有改變這種思想,靠能源加工裝備的手段,創造生物能源循環利用技 術,才能使能源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富升研發的秸稈利用全自動成套設備工藝技術,在生產過程環節中無需人工去完成,改變了過去雜、亂、臟、小、虧的不成 形技術。”
共同的“錢”景
2012年,在經濟危機橫行、實業經營壓力巨大之下,富升炭業依舊保持了100%的增長態勢。自2007年起,富升炭業年均保持著80%以上的增長勢頭,在國內同行獨樹一幟。很顯然,富升的技術制高點是關鍵。
就在2012年,李觀德決定將多年積累的60多項專利技術、以及在制炭行業的先進設備及自動化工藝等貢獻出來,以聯合開發或者品牌授權的方式,“低碳是國際化的主流趨勢,與其守在塔尖靠技術悶聲發財,不如共同做大產業。”
盡管專家評述“產品和專利至少領先10年,可以做的項目達數十個”,李觀德及其富升炭業依舊保持著相當的清醒,他們將公司當下的重點鎖定在機制炭及其設備、鍋爐節能改造、生物質顆粒及其設備等幾大方面,“只有個項目一個項目做好,才是根本”。
以富升推出的日產10噸機制炭商業項目為例,項目只需投資180萬元,可年產機制炭3650噸,除去成本,該項目年利潤達到了858萬元,年回報率達到了454%。
在富升推出的機制炭商業項目中,我們看到,產能設計從日產10噸、20噸、30噸、50噸,到100噸、200噸、500噸、1000噸,幾乎可以滿足領 域的任何要求。甚至,在制炭過程中富升還為客戶規劃了香腦油提取、可燃氣發電、木焦油提煉等商業項目,真正做到炭氣油電聯產,一廢五品完全的綜合利用,年 回報率驚人。
以富升時產2噸生物質顆粒項目為例,該項目成套設備投資僅需117萬元,年產生物質可燃顆粒1.75萬噸,以市場價1100元/噸計算,項目年產值達到了 1927萬元。而生產原料,秸稈、玉米梗、樹皮、木屑甚至花生殼均可,該項目年利潤達到了1000多萬元,年回報率幾乎達到了1000%。
“秸稈變廢為寶,且綠色健康,對于那些尋求經濟發展的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嘗試,可以切實帶來就業、稅收等方面的實在的優惠。”
他透露,在未來3年內,富升將在全國200個縣,推開機制炭及生物質顆粒的試點。
其實,最積極響應的并不是國內,而是國際上一些嗅覺靈敏的商家。現今,富升炭業的產品及設備已經出口到了韓國、日本、俄羅斯、東南亞、中東、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幾乎橫跨了半個地球。而上門前來尋求合作的客商依舊絡繹不絕。
“無論是合作開發市場,還是獨立代理授權,我們并不排除任何可行的合作方式。”而此時,在離湖州兩百公里之外的上海,一個現代化的炭工業園正拔地而起。
面對各地蜂擁而至的考察者,李觀德總是不厭其煩的提醒,項目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另一方面,他的提醒通常總被被客戶們反駁,“我們投資的不是一個項目,而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