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十屆上海理財博覽會在上海展覽中心順利閉幕。盡管遇到陰雨天氣,卻難擋市民對理財博覽會的熱情和關注,為期三天的展會期間吸引了超過15萬市民前來觀展。在當前市場環境低迷的背景下,樓市、股市、基金、外匯、黃金等投資不確定的情況下,中小企業主和投資者紛紛來到上海理財博覽會尋找答案。
在三天的展會期間,來自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參展商巧心構思,展臺搭建極具創意,現場互動也是新意十足。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還為前來參展的市民推出了為本屆博覽會定制的專享理財產品。本次展會上,主辦方共推出了二十多場公益理財講座,陶冬、哈繼銘、錢文忠、石齊平等財經名家名嘴、文化名人為前來參展的市民奉上了一道道豐盛的精神大餐。
由《理財周刊》社和VNU歐洲展覽集團聯合主辦的上海理財博覽會,是目前國內展出規模最大、參展機構最全、參觀人數最多、活動最豐富的金融業的年度盛會。從2003年到2012年,上海理財博覽會整整走過了10個年頭。這十年,印證了中國理財市場的發展脈絡;這十年,廣大市民的理財觀念也越來越成熟。
今年以來,投資市場低迷不振。但是,與前幾年相比,尤其是經過市場的洗禮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在目前的環境之下,財富的保值比盲目地追求增值更加重要。記者也注意到,在博覽會的現場咨詢中,收益已經不再是市民們關注的唯一焦點,市民們更加關注投資產品的安全與穩健,相比之下,銀行、信托公司的產品倍受青睞。
同時,市民的理財觀念與心態也越發成熟,人們已經不再簡單將理財等同于投資賺錢,而是更加重視財務的整體規劃,財富的保值、增值、保障齊頭并進。在由十家保險公司所組成的聯合展位前,前來咨詢的市民絡繹不絕,他們主要希望了解的是如何在現有的財富基礎上增加保障的內容,建立起抵御家庭風險的手段與方式,尤其是對加強疾病、養老保障的意愿更加強烈。
從去年開始,上海理財博覽會增加了企業金融服務展示的內容。在今年的博覽會上,進一步順應了資本市場的發展脈絡和市場需求,為各家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搭建起溝通交流的平臺,為小微企業融資的服務也收到很大的關注。
(上海理財博覽會組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