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火熱!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最新消息,截至今年11月末,經該協會注冊發行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存量規模突破4.1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年底增加1.1萬億元,占社會融資總量約8%,累計發行量達到8.1萬億元,年度發行量近2.5萬億元。同期,銀行間債券市場整體發行量約7萬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超過15%,交易量超過240萬億元,約為同期GDP的6.8倍。這些數據無疑顯示出債券市場對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日益突出,中國企業通過債權市場融資的規模超過往年,而中小企業的發債規模明顯上升。
實際上,自交易商協會成立以來,已支持相關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達2.8萬億元,支持文化產業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達1600億元,此外,服務現代農業、小微企業融資,為超過440家現代農業和小微企業提供債務融資近3500億元。
或許,債權融資將成為中小微企業又一條可行的通道。
政策支持債券融資
今年,中國銀行業處于放貸收緊時期,當一些企業面臨資金壓力時,會轉向其他方向尋求幫助,這就為債券市場擴容提供了很好契機。有人甚至直呼,中國的“債券時代”正在來臨。
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我們也能看到未來債券融資的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意見》指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小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推進多層次債券市場建設,發揮債券市場對微觀主體的資金支持作用。逐步擴大小型微型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集合信托和短期融資券等發行規模。
有專家認為,盡管當前不少銀行將貸款規模向小微企業傾斜,政府拿出財政專項扶持資金為小微企業減負,成立各類專門為小微企業服務的融資機構等,的確緩解了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但僅靠政府和銀行機構來解決問題顯然不夠,加大小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強化債券融資,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具有重要意義。
小企業可發行集合債券
我們知道,要中小企業單獨發行債券難度不小,而集合債是一種較為可行的方式,也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所謂中小企業集合債就是通過牽頭人組織,以多個中小企業所構成的集合為發債主體,若干個中小企業各自確定債券發行額度,采用集合債券的形式,使用統一的債券名稱,形成一個總發行額度而向投資人發行的約定到期還本付息的一種企業債券形式,它是以銀行或證券機構作為承銷商,需由擔保機構擔保,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參與的新型企業債券方式。
其最大的優勢在于成本較低。企業債券發行利率低于同期限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節約了企業財務成本,而且,與股權融資相比,發行企業債券不會影響到企業所有權結構,不會攤薄每股收益。
集合債的融資期限一般為3~5年,而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多在1年左右,這一點企業可從自身需要衡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集合債券在融資速度上并無優勢,當企業處于急缺資金的階段,這一方式或許并不合適,而企業若只是為長期發展尋求資金保障,則可行度更大。
查閱《理財周刊》更多精彩文章,請登錄第一理財網(www.Amoney.com.cn)。如需轉載請與第一理財網021-64829031聯系,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