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資本市場寒冬延續,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大批企業融資不順,生存處境艱難。
其中,企業 “內功”修煉不足,商業模式不清晰,不能及時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成為企業發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因此,尋求破局之道,成為中小企業創業者迫在眉睫的任務。以此為背景,7月5日,由犀牛學院主辦,面向中小企業的“新商業思維與企業資本領袖峰會”在深圳重磅召開。
峰會現場
本次峰會持續三天兩夜,匯聚國內多位大咖投資人、股權專家、人才管理專家,涵蓋“股權融資”、“企業定位”、“人才管理”等多個主題,致力于幫助中小企業明晰商業模式,升級人才戰略,解決融資難題。
思維升級,揭秘股權融資秘訣
峰會首日,犀牛之星董事長劉衛武、DR集團聯合創始人葉林兩位股權融資專家進行了分享。
針對企業融資問題,犀牛之星董事長劉衛武用《融資十大法則》進行了總結。他表示,能夠獲得投資人青睞的項目,必須要有“濕厚”的雪,以及長長的坡道。
犀牛之星董事長 劉衛武
同時,劉衛武認為,創始人應該主動學習和投資人打交道的技巧,如果能夠掌握投資人邏輯逆向對話,企業將大大提升融資成功率。
解決了融資難題,員工的激勵機制,也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對此,DR集團聯合創始人葉林進行了《股權頂層設計與激勵》的主題分享。
DR集團聯合創始人 葉林
他指出,當下很多創始人對于股權分配存在著認知上的誤區。
他認為,股權激勵的本質是用社會的財富、未來的財富、員工及企業上下游的財富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與利益相關者共贏的機制。
大咖投資人傳授資本破局之道
次日,中科院創投執行董事盧劍、清源投資合伙人張楊、微眾享基金創始人吳俊樂、深圳芝麻科技成果孵化器CEO鄧海子,從投資人的角度,圍繞機構的投資邏輯與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并結合具體案例進行了主題探討。
創業者如何挑選賽道?盧劍強調,賽道選擇應該遵循五大原則:新興產業、中高毛利水平、產業鏈健康、規模適當成長性強、進入壁壘高。
同時,他認為高科技企業不代表高毛利,也不能保證企業能夠穩定盈利。創業者應該對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各項成本有明確認知。
中科院創投執行董事 盧劍
張楊則結合過往實戰案例,展示了投資人在進行企業盡職調查的細節。他指出,在惡性競爭不可避免時,企業只有進行差異化競爭,才能獲得定價權,形成寬廣的護城河。
清源投資合伙人 張楊
站在機構投資人的角度,吳俊樂表示,未來的投資與賦能將會是雙向的,創業者會主動評估資本方能否為自己帶來投后的資源和服務,投資機構必須把“能否為企業賦能”納入投前決策的依據。
微眾享基金創始人 吳俊樂
針對產業鏈融資問題,深圳芝麻科技孵化器CEO鄧海子總結了產業鏈融資的標準和流程,并且對于企業如何搭建眾籌、招商體系進行了現場教學。
深圳芝麻科技成果孵化器CEO 鄧海子
解鎖人才管理的底層邏輯
值得期待的是,7月7日,原華為片區聯席會議人才供應主管蔣小燕也將帶來主題分享。
蔣小燕將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為現場中小企業創業者,詳細解析華為人力資源體系組織架構,華為員工持股分配模式,以及華為塑造狼性鐵軍的底層驅動奧秘。
本次峰會,大咖投資人、股權專家、人力管理專家不僅帶來了各自專業領域的干貨,同時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現場幫助企業家解決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世界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曾說過,內心不渴望的東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如果你在創業路上還面臨困惑,如果你想近距離接觸一線大咖投資人,歡迎加入犀牛學院,書寫一段精彩的商業故事!
7月26-28日,犀牛之星將舉辦《新商業思維與企業資本領袖峰會》第三期,掃碼即可報名參與,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