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市公司ESG管理體系大會現場
在中國經濟進入現代化建設新階段以來,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9月26日,以“聚焦可持續發展實踐 打造價值增長新引擎”為主題的2024上市公司ESG管理體系大會在北京圓滿舉辦。
“ESG是新時代企業必須履行的責任。”華夏時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馮慧君在大會上發表致辭時表示,ESG倡導保護生態環境、履行社會責任、提高治理水平,與中央要求貫徹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相一致。企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必須扎實認真做好ESG,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
受邀出席本次會議的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彭東在致辭時稱,綠色發展關乎民生、關乎未來。企業須牢記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打造堅實經濟基礎。
據悉,本次會議由華夏時報社主辦,信公股份協辦,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ESG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中質協質量保證中心提供技術支持,Wind ESG與天眼查提供數據支持。
聚焦實踐 共謀發展
本次會議圍繞中國企業出海及供應鏈“智慧、綠色、負責任”轉型為核心,探討了中國企業出海的挑戰與應對、ESG評級分歧、ESG信息披露的重點及難點、出海供應鏈ESG實踐、全球ESG投資發展趨勢等議題,邀請政府代表、學界專家、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高管等各方來賓,共同謀劃可持續發展新未來。
華夏時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馮慧君在大會上致辭
“ESG強調環境、社會和管治,而管治是最重要的。”香港證監會前主席、中國證監會前首席顧問、亞洲國際法研究院聯席主席梁定邦在主題演講中提到,業務是企業的生存命脈,如果業務沒有好的管治機制、管治人員,就無法得以快速發展。“G”不僅是公司管治,還要向上延展至資本市場。
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發表演講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吳曉求在會上發表了《深刻理解中國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深遠意義》的主題演講,他指出,安全性、管控風險是非常重要的,監管層做的那些制度改革,都是要構建一個安全的、可收益的資本市場。
對于如何助推企業ESG管理的問題,中質協質量保證中心ESG總監解輝,鑒衡研究院院長、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事業部總經理俞輝,標普全球市場財智資深可持續解決方案專家葛元蘇,Wind ESG 評級與研究總監董德尚,攜程集團公共事務總監、ESG傳播負責人彭小瑋在“ESG評級分歧與報告鑒證”圓桌對話環節中,分別從自身視角,針對提升數據質量和第三方鑒證對于ESG評級的重要性展開了討論,為現場嘉賓呈現了一場理論與實踐、思想與智慧競相交融的觀點盛宴。
ESG理念已于市場扎根
對于廣大企業而言,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中國企業ESG信息披露尚處于發展初期,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在會議現場,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孫忠娟向大家解讀了國內ESG政策,她表示,近年來我國已經主動融入國際ESG市場,面對國際標準的挑戰,中國企業及各行業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孫忠娟強調:“面對國際ESG市場的挑戰,我國必須加快制定自己的ESG標準,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今年5月1日,在證監會的指導下,滬深北三大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正式實行,強制近450家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5月27日,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標志著國家統一的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拉開序幕。
隨著監管對ESG信息披露要求趨嚴,開展ESG工作已成為企業的必答題。飛知咨詢COO張子欣在會上表示,《指引》的出臺意味著我國正式邁入了ESG信息強制披露時代,在此背景下,資本市場正在逐步認同,甚至主動尋求將ESG的各項指標作為價值投資中非常重要的評估維度。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也強調,今年是ESG具有標志性的一年。央企下屬上市公司的強制性ESG披露以及眾多非上市公司的積極參與,充分表明ESG投資理念已深深扎根于市場之中。
在會上的“ESG信息披露的重點、難點及價值提升”圓桌對話環節,信公股份合伙人何然、德勤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謝安、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恒冉、美通社亞太區媒體拓展總監趙莎、聯美集團資本運營中心總裁黃東以及北京神州泰岳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張開彥等分別從機構、企業多個不同視角,就ESG披露傳播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以及提升價值信息披露質量等展開討論與分享。
大會圓桌對話環節
謝安認為,ESG信息披露工作對于企業來講,既是一個終點也是一個起點,在將報告呈現出來時,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企業在這種終點和起點的切換中完成了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不斷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并提升了自身的影響力。
ESG賦能中企破浪前行
近年來,中國企業掀起新一輪出海熱潮,ESG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如何在國際化進程中有效地融入各國ESG標準,成為企業關鍵的競爭優勢。
“不論是國內形勢還是國際形勢都較為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既存在機遇又存在挑戰。”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秘書長、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靳衛萍在演講時表示。
在圓桌對話環節,本識咨詢董事長兼創始人、GRI授權培訓師黃有杰圍繞“出海供應鏈管理中ESG實踐”,對話英國標準協會(BSI)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總監楊曉曼、阿聯酋中華工商總會會長唐振剛、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高雨與中信特鋼可持續發展業務主管許源4位嘉賓,暢聊企業出海面臨的ESG挑戰、分享成功經驗。
“對于企業來說,盡早建立ESG管理體系相當重要。”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姜月鐳在詳解歐盟《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責管理指令》時表示。
在姜月鐳看來,企業在出海過程中,順應當地的監管要求是企業自身不可避免的義務。她從基于風險、防止“漂綠”、可持續、管理體系4個方面介紹了ISO有關ESG標準的趨勢和變化。
會議當天,華夏ESG觀察聯盟執行秘書長、華夏時報商業運營中心總經理馬婕代表聯盟發布了《2024中國企業ESG實踐觀察報告》,報告的發布獲得了與會嘉賓的一致好評,紛紛認為這是一份對推動中國ESG生態建設,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ESG實踐工作具有指導意義、極具參考價值的報告。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彰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榜樣力量,報告還選取了48份ESG實踐優秀案例,并在會議現場為入選案例企業代表頒發證書,對他們的努力和成績給予肯定。本次案例征集活動于今年7月啟動,共170多家企業進入評選范圍,經過大會組委會評審組多輪審議、綜合評估及充分考量,最終48家企業的實踐案例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