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12月20日 /美通社/ -- 12月14日當天,由波士頓科學公司(NYSE:BSX)內窺鏡介入事業部發起的“創無邊,愛無界”2019消化內鏡護理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近60名護理同仁齊聚一堂,共享學術饕餮盛宴。在此次論壇上,多名護理學術專家骨干傾囊相授,圍繞消化內鏡護理知識交流切磋,并就女性領導力、藏區胃腸健康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胃”愛護航,賦能消化內鏡護理工作者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以及飲食和作息不規律等原因,我國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據2018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計算,中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多達三千多萬,已成為公共衛生與健康領域的重要議題。而正如《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所指出,要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護理工作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順應時代要求與多層次的健康需求,從聚焦疾病治療轉向慢病管理、長期照護、康復促進等方面,不斷加強臨床護理隊伍建設,提高護理服務能力。
此次論壇的召開,不僅旨在為消化內鏡護理工作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共享消化道疾病護理進展及國內外前沿專業技能,還通過一系列女性領導力話題及DISC性格測試,給予護理同仁充分的關愛與心理支持,以期幫助護理工作者充分挖掘自身職業潛力,為大眾提供更專業、更全面、更具人文關懷的護理服務,進一步提升中國的消化道疾病診療和護理水平。
“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內鏡護理的專業性日益突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主任護師、內鏡中心護士長王萍表示:“為了能為廣大的消化內鏡醫師及患者提供安全、滿意的內鏡診療護理,消化內鏡護士不僅要掌握基礎理論,還應嫻熟地掌握內鏡器械操作技能。此次論壇不僅在于提升消化內鏡護理的專業能力,還從女性領導力的角度,幫助各位‘南丁格爾’突破社會刻板印象,邁出羽化成蝶的第一步,讓廣大內鏡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更得心應手,更好地守護大眾的胃腸健康。”
讓愛“腸”在,造福西藏胃腸疾病患者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應以基層為重點,推動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人群間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的差異,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此次論壇通過連線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向基層醫護人員傳遞胃腸健康與消化內鏡護理知識,積極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宏偉愿景。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主任護師、內鏡中心護士長王萍還分享了自己在日喀則的實踐經歷:由于日喀則位于高寒地區,地理環境及飲食習慣的因素,造成了當地胃腸靜脈曲張發病率居高不下。但由于醫療條件限制,當地人如果要做胃腸鏡,基本上需要前往拉薩甚至成都。因此,為了幫助當地的胃腸疾病患者得到有效診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作為支援醫院之一,為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的胃腸疾病治療提供了更精準的、更便捷的服務,以期惠及更多當地胃腸疾病患者。
援藏隊員的堅持和信念,澆灌出了美麗的“醫學格桑花”。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周堅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支持表達了由衷的感謝,這不僅幫助提升了西藏地區消化道疾病的診治及護理水平,造福藏區的胃腸疾病病患,也向著“大病不出藏”的目標更近一步。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副主任醫師、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內鏡中心主任、援藏醫生陳巍峰在現場連線中表示,很高興能夠成為援藏醫療隊的一員,為日喀則的胃腸疾病診療奉獻一己之力。健康中國的建設需要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消化內鏡醫務人員參與進來,幫助更多偏遠地區的患者,加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共同為西藏人民的胃腸健康保駕護航。
護理事業的與時俱進,是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重要推動力。作為全球消化道疾病微創治療的領導者之一,波士頓科學不僅提供了一系列創新產品、技術和服務 -- 包括消化道活檢,息肉規范化管理,良性及惡性消化道狹窄、胃食管靜脈曲張、胃食管返流疾病的診療,更不斷發揮企業所長,整合創新力量以攻克臨床難題,助力護理事業的蓬勃發展,同時積極延伸公益足跡,為更多中國病患傳遞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