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6月11日 /美通社/ -- 在疫情過后,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康養產業也被推到了臺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定下明確目標: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超8萬億,到2030年達16萬億。事實上,康養產業早已成了全球經濟中唯一“不縮水”的行業,早已被國際經濟學界確定為“無限廣闊的兆億產業”。
對于想要從康養產業中分一杯羹的酒店來說,或許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由邁點網主辦的“2019-2020中國旅游住宿業MBI頒獎盛典暨高峰論壇”即將于6月23日舉辦?!斑h見者,見未來”,基于邁點大數據夯實支撐,本次峰會將從資本、物業、運營、消費等多角度剖析現實問題,共同探索未來的“遠見”。
新旅居時代正在到來
近兩年,“康養”正在成為酒旅行業中的一個熱詞,酒店+健康,正在帶來新的可能,但相比起其他的“酒店+”業態,康養酒店相對低調。
但正如前文提到的,疫情的出現,使得康養業態頗受熱捧,譬如隨著疫情的發展,君瀾將以“康養”作為發展聚焦,并將產業與城市發展相結合,不斷提高度假發展新高度,探索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時代路徑。
不過,即使沒有疫情,康養酒店的發展也是一種必然 -- “銀發經濟”的出現與新旅居時代的到來,都是重要的催生因素。
著名法國作家亨利·馬蒂斯晚年為自己挑選了一處絕佳的養老居所。當太陽照進馬蒂斯的臥室,這位來自北方的法國老人會推開百葉窗,欣賞展現在眼前的美景:蔚藍的海洋、皮膚曬成古銅色的人們、以及在海風吹拂下沙沙作響的綠色棕櫚樹。
這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我們將之稱為“新旅居時代”。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有對于度假、康養的需求,國外的康養產業已經比較成熟,而在中國,近2.5億的老齡化人口蘊藏著尚未被發掘的巨大消費力,他們的喜怒哀樂、衣食住行將對整個消費市場產生越來越重大的影響,他們不斷增長的各種需求已經將整個銀發經濟推向了蓬勃的前夜。
除了市場需求的增加,政策也成為關鍵一環。今年,文旅部“點名”重點發展康養等五大旅游新業態,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表示,目前旅游已經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既是大產業,又是大民生,所以要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和鄉村旅游、研學旅游、休閑旅游、康養旅游等業態,大力改善旅游場所的基礎設施,提高旅游場所的接待和服務水平。
伴隨著越來越多“銀發一族”走出家門,與旅游業配套的酒店業便迎來了新的紅利??叼B酒店,成為了收割“銀發一族”紅利的重要方式。
酒店到文旅,都在布局
疫情后,我們可以看到不少酒店集團、地產公司早早開始搶灘康養產業。如綠地集團簽約河南滎陽,150億元投向大消費、大基建、康養文旅產業,又如凱撒集團借力海南自貿港建設東風,圍繞海南當地的高端旅游、醫療康養旅游進行了挖掘和探索,通過旗下旅游板塊的凱撒旅游進一步挖掘海南旅游資源……
在此之前,威斯汀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為自己加持“康養特質”,從提供健康早餐到設立慢跑禮賓服務,從運動裝備租借計劃再到威斯汀XKeep專屬頻道等,就連在代言人的選擇上,也極力貼近契合這一特質。
凱悅收購紐約養生及度假品牌Miraval以及全球生活方式酒店管理集團TwoRoadsHospitality,為養生投下了“大本錢”。
希爾頓打造的FiveFeettoFitness客房,擁有11種不同的健身器械和配件,讓注重塑形的新生代客人不再給自己找到“犯懶”的理由。
洲際集團以3億美元收購了養生度假酒店集團六善(SixSenses),將在2020年于全球新開12家養生目的地酒店,看中了“以健康養生為旅游目的”的客群。
知名的酒店集團,幾乎都在康養領域先行啟程或是積極籌劃,“康養”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跟風。
“酒店+康養”并不是1+1=2
盡管酒店進軍康養領域,大多與集團布局相關,投身其中,也并非簡單跟風,但依然需要注意的是,“酒店+康養”并不是1+1=2這么簡單。
處于初創期的康養酒店市場面臨的問題遠比想象中多,除人才稀缺、設備老舊等問題外,可供參考的行業標準也非常模糊,對于最先一批康養酒店來說,無疑是摸著石頭過河。
康養酒店并非是簡單地在酒店名頭上掛上“養生”二字,根據兩位英國學者Voigt and Pforr (2014,pp.292-296)在2014年出版的關于康養旅游的著作中的理論,康養度假地的主要資源組合可以分為以下的8種: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專業的團隊、以康養為目的的活動、帶有一定治愈效果的項目、社區思維和健康生活的氛圍、康養導向的設施和康養和其他業態的結合。
正是由于康養酒店下的組合之多,使得其既復雜危險,又迷人多變。
這塊蛋糕怎么吃?
康養產業前景到底有多大?蛋糕雖然足夠大,但想要成功分得一杯羹,卻并不容易。
在旅游休閑度假中,人們康養的需求日益強烈,康養旅游市場需求越來越大,這也促使很多資本對這個事業敢于投入。
不過要想打造成功的康養文旅項目或康養酒店并不容易,開發模式、運營經驗、管理方式等都要求極高。一些康養項目,動輒投資數十億、占地幾百上千畝,這對相關設施的要求、業態的呈現提出了挑戰,如果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經營將難以為繼。
而康養產業中,服務才是提升產業綜合能力的核心。僅僅做好開發建設遠遠不夠,只有將特色服務與產業結合,才能保證持續穩健發展。
康養不僅僅是在文旅產業或者酒店上加兩個字,還要進行很多設備設施的改造,投入非常巨大,甚至是一些概念的引入。舉例來說,上海阿納迪酒店就打著禾零的“養生”旗號,前后花了7年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在短短周末就能讓城市精英和白領不用躲進深山老林就能得到很好的“調整”,聚焦從酒店設計到專業療愈課程的每一個細節。
泰國齊瓦頌健康養生度假村、印度安納達度假酒店、日本安縵伊沐度假酒店……細數國外知名康養酒店不難看出,康養酒店不僅需要酒店本身具備相應的療養設施,還需要酒店配備專業的服務團隊,以豐富的養生體驗為核心,同時結合當地特色,為游客打造舒適、安逸的居住環境,這也是康養酒店大多遠離城市的原因。
如果只是“蹭熱點”沒有具體產品,康養只能停留在口號上,而不能落實在消費層面。
疫后,旅居康養還是深坑么?搶灘新式旅居,酒店當如何布局?新生活方式酒店如何進景區?6月23日的“2019-2020中國旅游住宿業MBI頒獎盛典暨高峰論壇”中,或許能一窺“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