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国产在线_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_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字不卡

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聯(lián)合承辦2020“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論壇

2020-06-28 10:54

上海2020年6月28日 /美通社/ --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yè)路到復興之路,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初心孕育之地。20世紀20年代前后,上海的環(huán)龍路和霞飛路建有兩條里弄石庫門建筑,被稱為“漁陽里”。這片方圓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區(qū)空間,何以成為“紅色搖籃”?紅色先驅們在這里如何艱難探索,尋求救國救民之道?革命的火種又如何從這里迅速播撒?

6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指導,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上海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心、漁陽里歷史文化研究會、俞秀松研究中心、上海國際友人研究會主辦,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聯(lián)合承辦的2020“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論壇進行了首次實景網上直播。論壇以“初心之地 紅色豐碑”為主題,紀念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創(chuàng)建100周年,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及社會各界深入開展“四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教育。

本次論壇特別邀約多位滬上中共黨史專家及早期革命者后代為主講人,聚焦陳獨秀、俞秀松、陳望道三位紅色先驅,用鏡頭帶領觀眾親臨《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以及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內多位黨團創(chuàng)始人的紀念像,在無聲的歷史檔案前講述中國共產黨展演“開天辟地”精彩序幕的動人故事。論壇在新浪微博、bilibili嗶哩嗶哩、福壽云·云直播上進行了現場直播,總點擊量達十萬以上。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館長洪穎哲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館長洪穎哲

 

福壽園國際集團總裁助理鄔亦波主持論壇
福壽園國際集團總裁助理鄔亦波主持論壇

漁陽著星火 -- 陳獨秀

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漁陽里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瑊,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徐光壽分別在《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上海福壽園內陳獨秀紀念像前講述了漁陽里與建黨偉業(yè),以及陳獨秀坐鎮(zhèn)老漁陽里2號“開天辟地”的故事。

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漁陽里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瑊,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徐光壽
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漁陽里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瑊,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徐光壽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一個完整的歷史過程,始于1920年8月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創(chuàng)立,經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終至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開,歷時兩年之久。而這個過程恰恰都發(fā)生在上海法租界環(huán)龍路老漁陽里2號(今南昌路100弄2號)的1920年4月至1922年9月期間。可以說,陳獨秀等是在老漁陽里完成了建黨工作。

以陳獨秀為書記的上海發(fā)起組,開創(chuàng)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諸多“第一”:1920年8月15日創(chuàng)辦了發(fā)刊最早、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工人刊物《勞動界》,創(chuàng)辦了黨的第一個出版機構“社會主義研究社”,開辦了第一所干部學校“外國語學社”;8月22日在霞飛路新漁陽里6號(今淮海中路567弄)成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陳獨秀指定俞秀松為書記;10月3日在新漁陽里6號成立了第一個產業(yè)工會“上海機器工會”;11月7日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秘密理論刊物《共產黨》月刊,制定了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宣言》。對于推動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和青年團組織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老漁陽里2號不僅是《新青年》編輯部和陳獨秀舊居,而且是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者的聚集地,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的成立地、中共一大的籌備處和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而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則在2009年為陳獨秀樹立了紀念像,與胡適、蔡元培、章士釗、張元濟等人的紀念像同置一苑,構成了一處中國二十世紀新文化運動先賢的獨特風景線。

秀松永長青 -- 俞秀松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俞秀松研究中心主任丁曉強,俞秀松繼子俞敏分別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上海福壽園內俞秀松紀念像前講述俞秀松的一生,以及其參與黨團籌建的故事。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俞秀松研究中心主任丁曉強,俞秀松繼子俞敏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俞秀松研究中心主任丁曉強,俞秀松繼子俞敏

1920年,俞秀松從浙江到北京,從北京到了上海,聯(lián)系了陳獨秀、李漢俊、沈玄廬等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5月,陳獨秀與俞秀松、李漢俊等一批人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6月,陳獨秀、俞秀松、李漢俊、施存統(tǒng)、陳公培決定成立共產黨,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同年8月,受中共上海發(fā)起組的委托,俞秀松等8名青年在新漁陽里6號,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青年團組織 -- 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它的創(chuàng)立和活動,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在那個時代,全國各地的先進青年都云集上海,追求真理。當時黨的組織根據需要,在漁陽里6號創(chuàng)辦了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社教授俄語,也是黨的歷史上第一個培養(yǎng)青年干部的學校。俞秀松兼任學社秘書,每周做一次政治報告,學員們學習陳望道先生翻譯的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以及一些革命的書籍,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教育。當時的學員中包括了劉少奇、任弼時等,他們也是在學社參加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此外,俞秀松曾和張?zhí)椎热艘黄穑诠伯a國際“三大”上挫敗了冒名共產黨的無政府主義者騙取合法地位的圖謀,從而保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唯一性和純正性。這是中共首次亮相國際舞臺所取得的勝利。

由于俞秀松在蘇聯(lián)被錯誤殺害沒有留下骨灰,上海福壽園在團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多次與烈士遺孀安志潔和四弟俞壽臧老人聯(lián)系并陪同參觀,決定為烈士建碑立傳。2002年12月,俞秀松烈士紀念銅像在共青團成立80周年的光輝日子里正式落成,成為上海紅色教育的經典場所之一。

追望大道者 -- 陳望道

復旦大學黨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兼校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周曄、陳望道之子陳振新分別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陳望道展位、上海福壽園內陳望道紀念像前講述100年前陳望道首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

復旦大學黨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兼校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周曄、陳望道之子陳振新
復旦大學黨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兼校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周曄、陳望道之子陳振新

翻譯《共產黨宣言》、出版《共產黨宣言》單行本,是當時籌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重要準備工作。陳獨秀到達上海后,立即會見了《星期評論》、《民國日報》《時事新報》等報刊的編輯者。陳獨秀、沈玄廬、戴季陶、邵力子等人一拍即合,決定由陳望道來翻譯《共產黨宣言》。

陳望道精通日文和英文,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素養(yǎng),又積極倡導新文化,且白話文功底好,由他執(zhí)筆翻譯這部經典著作,可以說是不二人選。邵力子因為和留日歸國學生有較多接觸,對陳望道的情況比較熟悉并斷定“能堪此大任者,非杭州陳望道莫屬。”所以1920年3月,由他出面向陳望道發(fā)出邀稿函,并隨函寄去了日文版及英文版的《共產黨宣言》。

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在又新印刷所誕生了,第一版印了1000本。首譯本的出版,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

主辦方上海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心秘書長、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館長伊華介紹,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論壇自2011年創(chuàng)辦起已連續(xù)舉辦十年,從人文紀念與城市精神,到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上海解放70周年,以及今年的紀念中國共產黨發(fā)起組創(chuàng)建100周年,始終圍繞著人與城、事與情這兩大焦點,形成與時代的共振。本次論壇“初心之地 紅色豐碑”的主題策劃,是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與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成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心”以來,學術研究與人文資源合作開展中共黨史人物宣傳教育活動的一次集中呈現。伊華表示:“本次論壇由于疫情原因改為線上直播的形式,希望能夠影響更多的人,從文化與歷史傳承中汲取不忘初心、面向未來的精神力量。論壇正值端午佳節(jié)期間,廣大網友可以一邊吃蘸糖的粽子,一邊觀看網絡直播,感受真理之甘,信仰之甜。”

消息來源:福壽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当涂县| 绩溪县| 靖西县| 迭部县| 汽车| 商河县| 辛集市| 扶风县| 夏河县| 瓮安县| 淅川县| 巴东县| 泗水县| 新乡县| 鄂托克旗| 安阳县| 金山区| 岑巩县| 清丰县| 盐津县| 九龙县| 满城县| 华阴市| 桐柏县| 常山县| 寻乌县| 合江县| 民和| 红桥区| 深水埗区| 嵩明县| 宁陕县| 曲水县| 山东| 文山县| 井冈山市| 颍上县| 滨海县| 前郭尔|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