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成嘉定新財富增長點
5月28日,由嘉定區真新街道辦事處和3131創意產業園聯合主辦、3131電子商務創新聯盟承辦的2010電子商務產業上海峰會在金沙江路3131號盛大召開,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嘉定區區長孫繼偉、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記者了解到,嘉定3131創意產業園自嘉定真新街道轉型經濟增長點后,成為電子商務企業孵化地,此外,3131電子商務創新聯盟也已形成,線上服務平臺于峰會當天正式啟動,成為創造財富的新型商業模式。同時,3131與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學院、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戰略合作成立了3131電子商務學院。
經濟發展不能單純靠房地產
真新街道黨委書記吳斌透露,真新街道最初是由幾個村發展而來,很長一段時間經濟稅收的來源主要靠房地產。發展到現在,土地資源越來越少,這也就意味著,經濟的增長出現了拐點。房地產萎縮,新的增長點在哪?房子除了住之外,能不能造市場,市場造了怎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商家過來。
去年,真新街道實施了文化信息產業重點突破戰略,成功推出3131創意產業園一期項目3131·智慧金沙,順利建成3131·曹安,初步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3131·智慧金沙被市經信委認定為“市級創意產業集聚區”,被區政府認定為文化信息創意產業的“樣板工程”。
電子商務區既培養領袖企業家,又孵化傳統產業企業電子化
記者了解到,3131·智慧金沙具有四大產業特色:
集群優勢,抱團經營。利用電子商務企業運營經驗及投融資領域的優勢資源,集結龍頭企業和上下游產業鏈,抱團經營,資源共享,形成集群優勢。
產業孵化器。不僅吸納了各領域發展成熟的龍頭企業,同時吸引了中小電子商務企業及缺乏專業管理和技術支持的意欲拓展網絡銷售渠道的傳統產業企業。入駐企業可借助智慧金沙的技術平臺、管理經驗、政府扶持、融資渠道開拓一片新的商業格局。
生態商業鏈。企業間多方面互溶、共享、溝通、發展、共贏,良性循環,保持商態平衡,不斷壯大規模并形成標準化可復制運作模式。
產業領袖企業家的搖籃。“賭人”天使鄧華金(齊家網董事長兼CEO)、中國旅游規劃策劃“狂人”洪清華(驢媽媽旅游網董事長兼CEO)、互聯網與生物科技資深人士楊鑫(九九維康總裁)、養生與健康管理產業先鋒李文友(上海恬愉健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等,不論是響當當的產業巨擘,還是躊躇滿志的創業者,都將腳步停泊在這片開放、包容、自由的事業平臺上,為創業之夢插上翱翔的雙翼。
產學研結合,電子商務學院企業精英授課
3131·智慧金沙六大公共平臺:產、學、研一條龍服務體系,孵化中國電子商務產業未來。
人才培訓平臺。3131電子商務學院招募、培訓意欲從事相關行業的從業者、自主開創電商企業的創業者、渴望深造擴充知識儲備的已從業人員,邀請企業精英及研究專家擔任客座教授,致力于培養專業人才,從最根本的人才資源著手助力上海乃至中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解決就業和人才荒的雙向難題。
政府服務平臺。掛牌成立政府驛站,相關部門人員長駐園區,親自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輔、項目申報、資金申請、辦證辦照等一門式服務。
投融資平臺。提供融資渠道,成立投融資機構,引入創投基金進行股權融資,物色優質項目入駐園區進行融資扶持及培育孵化。
集約化經營平臺。通過由園區統一部署的無線寬帶網絡、線上服務平臺,方便電商企業實現無處不在的網絡通訊,大大提高業務處理能力。另提供人才中心、人事、行政、法務外包等專業服務,搭建一個可以隨時隨地良性互動的和諧交互環境。
推廣宣傳平臺。整合各類媒體資源,與電視臺、主流媒體、新媒體達成戰略合作,采購陣地,舉辦活動,提高企業曝光率和知名度。
交流平臺。定期舉辦電子商務論壇、講座、線下體驗活動,為企業間創造互通有無、交流經驗的機會,為企業與消費者搭建零距離溝通的橋梁。一年一度的“電子商務產業峰會”系3131強力打造的產業盛會,定位于高端、深度、專業,立足中國市場,著眼全球視野。
3131·智慧金沙預計八年內可發展成熟
未來,3131將以“2-3-3”三步八年的發展戰略,計劃性、突破性、創新性地打造品牌優勢,建成國際信息服務產業的樣板園區。
第一階段:第一~二年期(2年)建設期
建立健全園區三大服務區的服務體系,包括公共服務、產業服務(包括支撐平臺等)和生活服務(包括周邊生活配套服務等);
迅速聚集資源,在園區形成一定的聚集效益和規模效應,并通過合理投入為下階段產業發展重點作鋪墊,將招商重點放在電子商務和相關配套領域。
第二階段:第三~五年期(3年)發展期
在相關行業、相關地域內建立園區電子商務企業孵化器的品牌形象并完善服務平臺;
明確自身的重點發展方向,通過相關行業組織的努力,策動聯動上海地區相關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體系和產業配套鏈,逐漸形成核心知識產權與影響力。
屆時,將達到年銷售規模破百億,稅收過億的目標。
第三階段:第六~八年期(3年)成熟期
在上海乃至長三角區域內樹立園區專于電子商務產業形象,進一步吸納產業資本和領先技術;
建設成以網絡為手段、擁有較為完善的研發鏈和配套鏈的較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