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12月17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12日,以“積蓄力量,規劃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智能財稅管理高峰論壇”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
開幕致辭丨技術勝任決勝未來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白曉紅在以“技術勝任、決勝未來”為題的開幕致辭中指出,“黨中央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新技術、新金融、新產業、新模式、新治理將成為中國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發展主旋律、主脈絡和主戰線。財務人員面臨著知識與技能的顛覆性變革,要求我們重新調整會計職業人才的勝任能力框架、知識圖譜、課程體系,以及培養模式,財會人員保持發展勝任能力,必須自主學習、持續學習、跨界學習。”
白曉紅副院長進一步指出,“作為國家會計學院,我們應對挑戰,要有‘四個大’洞察,一是‘大會計思維’,‘大會計’涵蓋財政總預算會計、部門/地方預算會計、企事業單位和機構組織會計;二是大會計需要‘大系統’,涵蓋構建橫向和縱向的管理關系和數據系統;三是大會計必然是‘大管理’,涵蓋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產業生命周期、技術經濟變革轉換周期、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周期,乃至世界經濟調整轉換周期;四是大會計要有‘大作為’,財會人員以‘專業勝任的誠信承諾’,為服務國家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今天,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將隆重推出智能財務師FAI中級、稅務管理師CTM高級認證項目,目的就是推動我國財會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能夠適應性地保持和發展。通過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思想碰撞互相交流、互相分享,促進智能財務、智能財稅、智能化管理等領域不斷創新發展。”
白曉紅副院長說,“朱镕基總理為我院題寫‘不做假賬’校訓。不做假賬,并非輕而易舉。第一,不做假賬應該是一種人生態度,是我們人生的選項,是我們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價值觀;第二,不做假賬是一種超然能力的展示,是宏觀思維,國際視野,又是庖丁解牛,對企業運行與發展、全球經濟運行規律與模式的一個把控;第三,不做假賬更應該是專業主義者悲天憫人的情懷。這就是大會計思維,不僅僅是我們自己記賬、算賬、報賬,要想到自己員工、客戶、供應鏈產業鏈、我們的投資者、債權人、社會公眾,只有堅持這樣一種大會計思維,才有可能胸懷天下,把控機遇、創造未來!”
王紅新董事長則在致辭中表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在去年推出智能財務師FAI和稅務管理CTM兩個創新的人才培養項目,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現實性。項目推出以來,各方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錯的成果。疫情期間,學院以兩個認證項目為基礎,發起校企聯合培養計劃對接企業需求,配合公益直播課、專題沙龍等多種方式,幫助財務人員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讓企業有可用之才,無疑是打造了財稅人員數字化能力提升閉環。如今,財務人員在新的競爭環境中、在企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當前知識加速迭代的背景下,智能財務師FAI和稅務管理師CTM認證體系將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智能財務專題丨主題演講:行業變革 大咖思辨
“大智移云物區”等新技術的風起云涌已為所有行業、所有企業及人類生活帶來深遠影響。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時代背景下,智能財務已經成為下一代財務管理系統的必然選擇,企業也更加需要高層次復合型財務人才推動財務管理進一步數字化、智能化。在本次論壇上,學術界和實務界專家針對智能財務理論、行業影響、場景應用的探討與實踐探索引發與會財務從業人士的強烈共鳴。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智能財務師FAI認證項目總顧問劉勤教授在《智能技術應用下的會計未來》主題分享中指出,當前會計行業存在5大困惑 -- 會計專業還是好選擇嗎;如何避免被財務機器人替代;如何駕馭越來越復雜的信息系統;如何培養市場需要的財會人才;如何修訂會計法律、法規以適應信息化的飛速發展。這些困惑分別來自高考學生、基層從業者、財務管理者、會計學院、監管機構。當前技術變革對會計行業、對會計職業產生的沖擊,不亞于18世紀珍妮紡織機誕生對紡織行業的影響。
當前,會計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會計工作的流程、組織方法、戰略思維的大勢已不可阻擋。由此引發的轉型伴隨著痛苦的過程,但也意味著眾多職業的發展和轉型。人工智能技術開始進入傳統的會計行業。財務共享中心等新的財務管理模式,電子發票、電子檔案、財務機器人等智能技術的應用使會計處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必將對財會職業產生重大沖擊。
劉勤副院長表示,古老的傳統會計行業正在面臨一場新的技術引發的革命,大智移云物區是對會計發展最有影響的技術,會計學科不會消失,但會計人員必須轉型,去拓展新的工作領域,真正從“賬房先生”演變為企業的“軍師參謀”。
智能財務的發展方向是人機協同共生。會計行業也將誕生新的工作崗位,如智能財務師、財務數字化員工管理師、財務流程管理師、智能財務標準建設人員、財經知識工程師、智能財務培訓師、智能財務算法構建師、財務大數據分析師等,這就需要財務從業人員持續學習,獲得新的目標、新的路徑、新的方法、新的工具,掌握智能財務相關知識。
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翁濤先生為大家帶來《商業銀行的智能財務實踐》,他表示,數字化快速改變金融需求、業務形態,在市場、監管等外部經營環境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的今天,銀行財務管理特別是資產負債管理、利率管理、流動性管理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挑戰。應對這些挑戰,需綜合銀行在智能財務上的需求和實現的途徑,用不同的視角包括管理者視角、戰略視角、會計視角、支付視角整合所有信息進行分析,通過計算引擎、數據管理,數據融合打通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中各相對獨立的模塊,通過情景化分析平臺最終實現銀行在數字化財務管理上的飛躍。
匯付天下執行董事兼CFO,智能財務師認證項目顧問專家金源先生分享了《智能資金管理》,他說,數字化時代,資金管理范圍及目標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具備五大能力:第一是敏銳的數據資產運營能力;第二是有柔性組織制度的協作能力;第三是資金管理人才要有專精力;第四是具備技術手段的創造力;第五是要有強大的財金資源整合能力。財務人員需要運用這些能力推動資金管理流程化、信息化、數據化,借助智能化工具提升財務價值、推動業財融合、完成企業戰略落地支持,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
在對智能財務師FAI(中級)課程做介紹時,智能財務師FAI項目主任王紀平副教授表示,在智能財務師中級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借鑒了學院智能財務研究中心“智能財務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探索研究”、“智能財務人才培養研究”、“CFO的智能財務能力框架課題研究”、“知識圖譜在智能財務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等課題科研成果,結合市場需求以及中國本土智能財務最佳實踐案例,梳理了完整的能力框架,編寫了課程教材。本課程主要從13個方面培養報考者溝通協調能力、專業勝任能力、業務洞察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和系統優化能力。
簡約費控CFO韋柳女士則為大家介紹了《智能商旅與費控的發展趨勢》,她說,智能財務的核心主要體現在財務流程的智能化、財務管理的平臺化、財務管理服務的云端化、財務風控的前置化、決策支持的前瞻化等五個方面。當前,電子檔案政策、增值稅電子專票試點陸續實施,這表明智能財務發展已有國家政策層面支持。作為智能財務分支,費控管理要以應用場景、以業務為中心,呈現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智能商旅費控產品技術升級必將為企業持續精細化管理實現深度賦能。
智能財務專題丨圓桌論壇:組織變革 人才培養
在上午胡仁昱教授主持的圓桌論壇中,佟成生教授、劉梅玲副教授、楊寅副教授、金源先生、王得利先生等理論界、實務界專家共同探討了“智能時代組織變革與人才培養”這一主題。
金源表示,信息化的時代,財務體系的組織層級更加扁平化,組織結構更加柔性化,同時,組織架構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化,組織環境越來越網絡化,這極大提升管理效率為真正實現業財融合賦能。
佟成生表示,組織架構變革的背后是決策權的分配,涉及到兩個成本即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一般而言兩者形成“蹺蹺板”效應,但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楊寅表示,“智能技術應用引發的財務流程再造可以從兩個維度理解,即流程和財務的關系與流程和智能的關系,更通俗地講就是基于財務場景流程如何智能化以及智能技術如何在財務流程中體現價值。未來,我們還要將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融合,實現業財一體化智能管理模式。”
王得利說,從具體的應用場景、實際案例角度看,目前智能審計的發展就真實反映了技術對財務流程再造。未來新的技術應用,一定也會帶來新的業務管理模式和新的業務流程。
對于人才培養各位專家表示未來財會行業新誕生的崗位將與數據、流程、控制相關,財務從業人士要始終秉持終生學習的態度,不僅要自己學,還要整個團隊學,組建學習型的組織。
劉梅玲指出,除了要自我學習,持續學習,跨域學習外,還要考慮如何在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讓所學知識真正落地運用,她給出了財務人員成長路徑:學習、思考、運用還有總結。
稅務管理專題丨主題演講:改革展望 困境破局
宮映華博士主持下午的稅務管理專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提高直接稅比重,深化增值稅改革”。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中國正在全面推進稅收法治化建設,各項稅收立法和執法越來越完善、規范,這對企業涉稅事項處理的合法合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財務人員長于核算,或限于處理報稅事項,不懂(稅)法,法務人員又不懂稅,這一狀況需要每一個企業充分重視并尋求解決的途徑。
在本次論壇上,原國家稅務總局揚州稅務學院副院長、稅務管理師CTM認證項目總顧問涂龍力教授在主題分享中指出,十四五時期稅收改革將有三條主線,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體現包括稅收體制治理體系、稅收實體治理體系、稅收程序治理體系。圍繞這三條主線,編委會研發了稅務管理師CTM高級教材及課程,其重點在于提升企業對稅務戰略的決策管理。高級課程有兩門,即《企業稅務戰略策劃》和《稅法經典案例解析》。我們以擁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實務界著名專家汪蔚青、嚴錫忠、葉永青為課程導師,以最新的政策、最新的改革動態作為主線,提升報考的企業管理者稅務能力、商業能力、法律能力。
嚴錫忠律師在隨后的主題分享中介紹了高級課程《稅法經典案例解析》,他表示,典型稅法案例的收集整理集結成冊,將在案件辦理、完善稅收立法和發展稅法理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將在鼓勵廣大涉稅實務和理論工作者積極開展稅法案例研究,以案說法釋法,提升執業水平、執法水平、研究水平和企業財務、稅務管理人員應對涉稅風險等各個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稅務管理專題丨圓桌論壇:企業稅務管理的挑戰
在圓桌論壇中,涂龍力、嚴錫忠、張啟琴、邱培文、龐金偉等專家與主持人李昕凝,就“企業稅務管理的挑戰”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涂龍力指出,當前我國處在稅收管理體制磨合期,稅收政策頻發期,征管方式磨合、探索期,稅收立法磨合期,他詳細分析了這四期疊加給企業帶來的挑戰并給出解決之道。
嚴錫忠表示,“國家的稅收法制在不斷完善,我們的稅務管理部門也在進步。所以,企業的涉稅管理人員也要增強稅務方面的學習、培訓,一定要依法、懂法、守法。”
邱培文指出,金稅四期即將投入使用,企業如果管理不規范,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涉稅風險,這些風險是需要企業甚至企業高管承擔的。
張啟琴則以自身從業經歷介紹了稅務管理的方法及體系架構設置,她表示,作為企業稅務管理人員必須要熟知稅法。可以說,自身掌握了多少稅法知識就有多少的力量管控涉稅風險。
龐金偉表示,放管服政策背景下,顛覆性創新成為各行各業關注和爭論的熱點,新業態的誕生進一步加劇了企業涉稅管理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需要與時俱進。
在本次論壇上,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智能財務師FAI認證項目吸收了第二批來自企業、高校的專業人士成為顧問專家;智能財務師FAI中級課程、稅務管理師CTM高級課程也順利發布。近20名智能財務師FAI初級、稅務管理師CTM初級全國統考優秀學員代表獲得表彰。此外,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上海紅星美凱龍建筑裝飾(集團)有限公司、匯付網絡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等企業,因在培養智能財稅人才方面成效顯著,被評選為“智能財稅人才培養優秀企業”。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管理會計師項目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吳駿先生,應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邀請出本次席論壇,參加智能財務師FAI中級、稅務管理師CTM高級課程發布儀式,并為稅務管理師CTM優秀學員頒獎。
此外,包括智能財務師FAI認證項目、稅務管理師CTM認證項目顧問專家等在內的2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研究機構、培訓機構和廣大企業的教授、專家、學者、CEO、CFO等嘉賓以及200多位與會者出席現場論壇。本次論壇還采用視頻和圖片同步直播的方式,讓數萬名財務從業者通過網絡收獲了一場精彩的專業學術研討與實務分享盛宴。
最后,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2020中國智能財稅管理高峰論壇”圓滿落下帷幕,本次論壇是一場內容豐富多彩的思想盛宴,各位專家通過思維碰撞,為財務從業人士清晰地勾畫出智能財務與稅務管理前沿發展趨勢,也為他們尋找到知識學習、技能提升、職場成長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