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9月10日電 /美通社/ --
9 月10 日,在2015 夏季達沃斯“設計未來城市”互動會談上,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 孫丕恕與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毅夫先生、香港仲量聯行亞太區市場負責人杰里米·謝爾登先生、以及美中清潔能源合作組織主席劉佩琪女士一起,圍繞城市智慧規劃、設計和建設以及運用大數據提供智慧城市服務等話題展開討論。孫丕恕指出,數據將成為未來最具價值的資源,利用大數據建設智慧城市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孫丕恕表示,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出現,讓城市找到了一個改變傳統發展模式的契機和數據這一重要的發展資源,從而改變過去向土地要資源、向環境要效益、向基礎建設要經濟驅動力的難以持續的發展模式。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城市生態環境的可持續,二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可持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一方面,大數據可以支撐城市規劃和資源分配布局、優化城市交通、提升資源利用率、提高城市運轉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數據將成為未來有價值的資源,是發展數據經濟、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可以幫助政府由傳統的“土地財政”轉向“數據財政”,也可以搭建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平臺,催生新型的產業生態和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孫丕恕指出,要發揮好數據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建設智慧城市是主要的方向。就此,他還總結了利用大數據建設智慧城市的三步曲:整合政府數據、融合互聯網數據 -- 搭建大數據開放共享平臺 -- 開發創新應用。
在三步曲中,孫丕恕認為重要的就是政府開放數據,他強調,由于政府掌握了大部分高價值數據資源,其價值尚未被開發,只有將這些在于不同系統、區域之間互不連通的數據整合起來,同時按照統一的目錄、標準進行梳理、開放,并與互聯網數據進行融合,才能真正發揮出數據得作用。
他表示,只有通過推動數據開放,將靜態的數據資源變成可應用并且能夠持續產生商業價值的數據資產,整合數據資源并深入挖掘利用數據,才能全面支撐未來經濟,才能有力的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能讓未來的城市更加有活力,在生態、經濟、人文等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規劃”和“一帶一路”等重大的國家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浪潮作為國內領先的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商,始終致力于數據的整合、開放和價值挖掘與利用,已經與國內一些城市在數據整合和開放方面進行了一些成功實踐,成為國內提供“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領先代表。例如,浪潮為青島市政府搭建了全國首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目前已經開放了226項政府數據;為廣州市政府數據開放提供規劃咨詢服務,梳理開放數據目錄,廣州市是全國第一個購買數據咨詢服務的城市。同時,浪潮在貴州建立了大數據中心和數據開放平臺,支撐“創客”數據市場和開發平臺上,利用大數據進行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