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和曼谷2015年10月28日電 /美通社/ -- 世界上第一個可持續稻米植作標準于今日由可持續水稻平臺(SRP) -- 一個由農業科研機構、農業食品企業以及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聯合召集的全球聯盟 -- 發布,該標準規定了水稻植作更有效的新標準。
http://photos.prnewswire.com/prnh/20151027/280868
可持續水稻平臺(SRP)標準使用環境和社會經濟基準來保持小農戶的水稻產量,減少水稻種植對環境的影響并滿足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和質量的需求。
該標準的發展由可持續水稻平臺(SRP)成員組織、UTZ認證、環境急救(Aidenvironment)和國際水稻研究所聯合主導,并借鑒了其他可持續商品倡議,如甘蔗、棉花咖啡和棕櫚油的全球經驗。它是由生產效率、食品安全、員工健康、勞工權利和生物多樣性等46條要求組成,由一組量化績效指標作為補充,使農民和市場供應鏈的參與者得以衡量水稻系統的可持續性,并監督和獎勵進步。
水稻在保障全球食品安全方面扮演著關鍵作用,它也為超過1.4億發展中國家的小農戶提供了生計。然而,它也會產生一定的環境代價。水稻種植消耗著世界30%-40%的淡水并產生5%-10%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低效利用農業投入,例如農藥,也給長期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對于大多數亞太地區而言,大米是主食。它是社會結構的一部分,并影響著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如經濟、社會和宗教。可持續水稻平臺(SRP)標準和指標將有助于確保這一重要商品的培養變得更加可持續,更加有利于人、社區和地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辦主任凱衛·扎赫蒂表示。
可持續水稻平臺(SRP)的聯合創辦機構之一,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總干事羅伯特-齊格勒補充說:“可持續水稻平臺(SRP)標準,代表著世界上第一個有利于環境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水稻生產管理標準的推出。我們現在的主要挑戰是激勵和擴大該標準的采用,尤其是對于資源貧乏的小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