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5年11月10日電 /美通社/ -- 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日益增長,自2000年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36.4%。盡管中國企業在海外總體上受到歡迎,其海外發展卻時常為各方所誤解。針對這一問題,《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2015》今日正式發布,報告提供的新證據揭示了中國企業海外發展的新動向。
報告主要包含六大發現。首先,中國公司海外發展對東道國的影響總體上是積極的。其次,政府重視、制度約束及懲罰措施等因素在規范中國企業行為中行之有效。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強調中國企業海外積極影響時說:“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中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2014年,中國企業向東道國繳納稅款共計191.5億美元,雇傭83.3萬當地員工。展望未來,商務部將繼續改善政策協調性,建立健全公平、穩定、透明的對外投資合作政策框架,為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三,企業規模與海外可持續發展能力密切相關;企業在海外開展業務的時間越長,其可持續性將會越好。通過知識共享和創新機制,假以時日,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將進一步改善。
第四,報告指出,中國企業未來在東道國發揮積極影響時將面臨的重大挑戰,特別是在雇傭當地員工、提供技術與服務及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挑戰。
第五,報告指出以上挑戰在不同區域均有表現,其中非洲和亞洲將成為關注的焦點。第六,盡管報告本身未涵蓋外國企業海外發展的數據,但是報告仍呼吁未來的研究工作應將中國企業的海外發展與同樣環境下運營的外國企業進行比較,確保研究結果的客觀性,也有利于各國企業保持海外發展的公開透明,并進行相互借鑒。
報告還為中國及東道國政府提供了具體建議,確保中國企業積極落實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署長及政策與項目支持局局長馬丁內斯·索利曼在報告發布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說道:“今年九月,聯合國正式通過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企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力量。報告顯示,中國企業正在率先將可持續發展目標與自身核心業務相結合,但仍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今后將繼續為這些企業提供支持。”
《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2015》是由中國政府智囊機構與聯合國首次合作發布的報告,未來有望成為一年一度發布的報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共同展開了超過一年的調研工作,進行廣泛調查,通過公司治理、環境、社會、經濟效益等一系列指標,展現了中國企業對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評估。
報告還包含了對中國政府、企業及其他重要利益相關方所出臺政策及措施的完整分析,包括中國公司海外業務的13個案例研究,并分析了每個案例的經驗教訓和改進措施。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十分重視央企的可持續發展及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國資委副主任王文斌先生在主旨演講中說道,“央企將學習國際一流企業的經驗,推動可持續發展,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海外發展戰略結合,形成國際競爭優勢,為‘走出去’的其他中國企業樹立榜樣。”
為進一步開展合作,推動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三方正在計劃搭建“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聯盟”,旨在發揮三方責任優勢,推動對話、研究和試點項目,改善中國企業的海外可持續發展。
《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2015》發布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來自中國政府、各國使領館、國內外學界、企業界、民間團體與國際組織的代表在釣魚臺國并共同見證了報告的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