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15年11月16日電 /美通社/ -- 11月13日,德國萊茵TUV廣東公司(以下簡稱“TUV萊茵”)在廣州香格里拉酒店舉辦 “質勝中國”年度盛典暨2015客戶答謝會。本次交流活動專注于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TUV萊茵與來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以及汽車電子、太陽能等行業的嘉賓和參會代表們共同探討了質量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模式正由不可持續的追求規模與速度,逐步向追求質量與效益轉變。2015年5月初,國務院公布了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 --《中國制造2025》,標志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局已勢在必行。制造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轉型升級,以創新為驅動提升產品質量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優勢。
中國進入“質勝時代”
TUV萊茵廣東公司首席運營官姜宏女士首先向參會嘉賓及媒體代表介紹了“質勝中國”系列論壇的開展情況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并闡述了第三方檢測認證公司在中國走向制造強國中的積極作用。
目前,中國企業對國際市場上的貿易規范和產品標準還比較陌生,缺乏核心技術與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知名度和產品競爭力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就需要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發揮橋梁作用,幫助中國制造業與國際標準銜接,提高產品質量。這也是TUV萊茵在各大城市推出“質勝中國”系列論壇的原動力之一。
自“質勝中國”啟動以來,TUV萊茵已連續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地舉辦過逾20場交流活動。與會嘉賓與代表們從不同的行業和角度出發,分享市場趨勢和質量故事,展示前沿技術和最新應用。
“中國制造2025”質量先行
《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質量為先”的戰略方針和目標,要求中國制造業要建設法規標準體系、質量監管體系和先進質量文化,營造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
在本次交流會上,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先生介紹了“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部署及推進智能制造的方針和著力點,并針對廣東制造業當前的發展狀態提出了有益建議。朱森第在會上指出,我國制造業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經濟效率增速過緩、質量基礎相對薄弱、資源利用效率偏低、行業信息化水品不夠高等六大問題。中國要實現制造強國的夢想,必須先實現四個根本轉變:由要素驅動變為創新驅動,低成本競爭優勢變為質量效益競爭優勢,粗放制造變為綠色制造,生產型制造變為服務型制造。在邁向制造強國的頭十年,以兩化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發展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為側翼,夯實工業基礎,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高質量標準納入企業戰略
中國當前的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以汽車電子行業為例,越來越多的汽車客戶開始要求零缺陷(Zero Defects)質量。在當今的工業環境以及汽車本身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要求下, “零缺陷”已成為汽車電子客戶對質量的基本要求。因此,零缺陷管理被越來越多的汽車電子產品設計制造商納入公司的發展戰略。
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中心總經理嚴曉洋在本次交流會上分享了德賽西威的質量觀念、系統的演變、供應鏈的質量策略以及德賽西威工業4.0項目的規劃與實施進展。作為中國汽車電子行業的領導企業之一,德賽西威已逐步加入到全球的競爭行列當中。德賽西威要在全球汽車行業競爭中站穩腳跟并不斷發展,需要通過不斷提升的質量表現來獲得客戶的信任和認可。有效的質量保證,不是靠單個組織或某個系統做好就可以,而必須是全價值鏈的保證。因此,德賽西威相信只有通過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同步提升上游供應商的能力水平、并通過工業4.0項目等動作來使日常經營逐步走向卓越,德賽西威的產品實物質量和工作質量才能不斷趨向完美,從而真正質勝全球。
在光伏行業,隨著競爭的白熱化與產業的逐步成熟,在普遍提出了25年質保的要求的基礎上,市場提出了30年乃至40年品質保證的要求,同時對于運營電壓,運營環境的要求進一步趨向嚴苛。面向未來25年以上在惡劣環境下的效率保障是光伏企業發展規劃中的重要課題。在本次交流會上,安費諾工業太陽能科技公司亞洲業務開發總監魏利華介紹了安費諾應對市場新要求新趨勢的客戶信心保證體系規劃。
TUV萊茵為本土企業點亮未來
自“質勝中國” 自今年一月啟動以來,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三地舉辦過“質量經理人論壇”、”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峰會”、“智能醫療器械應用”、“先進制造業大會”、“3D打印與智能制造”等逾20場交流活動,從不同的行業和角度出發,為中國企業提供分享市場趨勢和質量故事,展示前沿技術和應用的交流平臺,這些論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與會者的一致好評。
TUV萊茵大中華區執行副總裁汪如順表示,TUV萊茵希望借助“質勝中國”系列論壇,把行業專家、領導企業串聯起來,幫助企業獲得長遠發展、在中國創造一個“以質取勝”的氛圍。未來,TUV萊茵將繼續全力辦好“質勝中國”系列論壇,將其打造成TUV萊茵的一個對外窗口,在中國企業界營造良好的質量意識,幫助本土企業打造國際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