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年3月21日電 /美通社/ -- 3月國際市場新聞社(MNI)中國企業信心指數呈現穩定的局面,中國大陸大型企業仍對企業經營環境看法好壞參半。
3月份中國企業信心指數 -- 衡量企業經營現狀的指標 -- 仍維持49.9。這是連續第2個月指數在均衡值50水平以下。不過,越來越多的企業認為未來3個月的經營環境比較樂觀,未來預期指數表現超過現狀指數,這將為目前較悲觀氣氛的改善帶來希望。
疲弱的中國企業信心指數讓一些主要的指數成份好轉被忽略。其中比較顯著的是,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在2月遭受到挫敗后,3月呈上升的局面。本調查中企業估計未來三個月活動仍會有動能,這可以從未來預期生產和新訂單指數的表現來推估,比起上個月的表現,3月份兩個指數雙雙呈較穩健的態勢上升。在此同時,就業指數的表現也有進步,指數上升至2015年9月以來的新高。
中國人民銀行在2月底時,調降存款準備金率的決定,由于決定是發生在這個月的調查期間,因此其影響部分會反映在這個月的調查結果。資金成本,用支付利率指數來衡量,在2月份反彈后,3月份呈大幅下滑的情況。另外,信貸可得性指數雖然下降,但仍然維持在均衡值50水平上。支付利率和信貸可得性預期指數也均進一步轉向寬松偏好,這說明企業預期政府會出臺更多寬松的政策。
通縮壓力,以企業針對自身的產品和服務的訂價來判斷,在3月調查結果仍然存在,但成本呈上升的局面。產品價格指數從2月份39.8,在3月份進一步降至39.1。這是連續20個月在均衡值50水平下。由于油價近期反彈的表現,成本價格上升至2015年10月以來較快的速度,其指數從從2月份的50.7上升至三月份的55.3,其中增長的動能主要來自于制造業。
MNI指數(MNI Indicators)首席經濟學家菲力浦.烏格羅(Philip Uglow)評論該數據時表示,“企業信心指數壓力有上升的情況,因為已經連續2個月指數在均衡值50水平下,這是自2008年金融風暴發生以來沒有見過的情況。不過,調查結果顯示,生產、新訂單和就業指數上升,某種程度上代表中國企業總的來說,目前仍然頂得住許多宏觀經濟上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