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6年8月11日電 /美通社/ --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一群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學生創業團隊獲得知名投資機構的Pre-A輪投資,公司估值近億元。
這個團隊名叫“臥龍大數據”,領頭的是電子科技大學一名叫“王軍”的在讀博士生。經過不到兩年的發展,這個團隊已從最初的5個人,發展成為擁有40余名專業大數據工程師的科技公司,在業界已小有名氣。
導師竟是“天才教授”周濤,畢業要求“個人身家過億”
名師出高徒,王軍的博士生導師在大數據行業更是赫赫有名,《大數據時代》的譯者、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之一的天才教授--周濤。周濤在27歲時被電子科技大學聘為正教授,王軍是他培養的第一屆創業型博士。周濤給王軍開出了三個需要同時滿足的畢業條件:第一、達到電子科大博士畢業生的基本條件;第二、畢業時根據最近一輪融資或上市的公允市場價值,個人身家要到1個億;第三、要捐錢給電子科大,要回饋社會。
產品“數字畫像”獲投資人青睞
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資本市場的目光,對這個創業團隊如此青睞呢?王軍展示出的大數據產品“數字畫像”讓人眼前一亮。
互聯網中的數據是雜亂無序的,而臥龍大數據將原本零散的海量數據跨域關聯起來,以人群、地點、品牌等為中心刻畫出一個個可以量化的 “數字畫像”,從而幫助金融機構低成本地判斷信貸風險,幫助保險公司制定個性化的保險方案,幫助品牌商根據用戶偏好實施精準營銷……
未來,人們可能都會享受到“數字畫像”帶來的個性化服務,比如晚餐時手機會自動推薦出幾套完全符合當天口味且適合健康情況的方案,畢業時就已經根據學生的性格和能力匹配出較佳的幾份工作職位等等。
創業很“苦逼”,為省成本兩年“挪窩”5回
盡管今天的“臥龍大數據”已初步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但回想起創業初期的艱辛,王軍笑談“太苦逼了。”
“創業剛起步的時候,為了節約成本,我們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三居室的民房,客廳用于辦公,臥室用于睡覺,連上下班路上的時間都省了。后來人多了就又換了一個四居室,中間又經歷了好幾次搬家。如今好了,在成都高新區的支持下我們在菁蓉國際廣場已經有了一個近千平米辦公場地,”王軍說。“我們很苦很累,但我們很快樂。”
年收入預計過千萬,臥龍愿景“預測未來”
臥龍大數據一直保持了創業初期的激情與沖勁。無論是晚上10點11點,還是周六周日,都不用擔心因為鎖門而進不了辦公室,因為那里一定會有一批充滿激情的年輕人在奮斗著,與時間賽跑、與市場賽跑。短短兩年,這群年輕人已經服務了大部分征信行業、品牌行業的領軍企業,預計今年能創下過千萬的業務收入。最近,他們還憑借自身的飛速發展獲得了2016中國財經峰會頒發的“最具成長價值獎”。
當問到王軍,為何給公司取名叫“臥龍大數據”時,王軍說道:“人們都稱贊臥龍孔明可以‘未卜先知,造福國家’,其實他是通過掌握了大量領域的知識和信息,關聯起來進行了預測。我們叫臥龍大數據,希望能通過更加現代化的手段將海量數據跨域關聯起來,進行分析預測,從而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