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12月9日電 /美通社亞洲/ -- 造成8.8萬余人遇難或失蹤的"5·12"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半年多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繼續在地震災區第一線開展援助工作,為孩子們重新建設比震前更為美好的生活。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魏英瑛博士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與中國政府合作,為孩子重建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很高興看到,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孩子們不僅住進溫暖的房子里,還重新背上書包重返課堂,用上了清潔的水源和衛生廁所,在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中逐漸從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來。"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援助工作開展在最需要幫助的受災地區,幫助當地群眾重建自己的生活和家園。目前,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支持下,40個"兒童友好家園"在四川省所有受災縣市設立起來,可為上萬名兒童提供長期社會心理支持。此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5000多名災區學生提供了活動板房教室,還提供了教學用品、學習文具和體育用品等,可供25萬多名學生使用。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深入到當地社區,支持重建和恢復學校和醫院的供水系統和衛生設施。此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向縣、鄉鎮級醫院提供醫療物資和培訓,為災區婦女兒童提供緊急和常規醫療保健服務。
截至目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已經向災區提供了價值1700多萬美元的援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不僅向受災最嚴重的四川省提供援助,也覆蓋到了需要更多關注和支持的甘肅省偏遠受災山區。
汶川地震發生半年后,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現階段仍存在大量迫切的需求。魏英瑛博士指出:"這場大災難過后,全面恢復的工作還有一段很漫長而艱難的道路。還需要做出很大努力。與中國政府制定的三年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相一致,我們對災區的援助工作也將持續到2011年。"
在災后恢復重建階段,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持續不斷向處境最困難的地區提供長期的援助,為兒童及其家人重建比以前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要完成各項重建和恢復工作仍需數百萬美元的資金。
未來數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援助工作將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將"愛生學校"的理念和做法引進災區學校當中,突出素質教育、兒童參與性和應急避險教育;繼續通過"兒童友好家園"為孩子們提供社會心理支持,并開展預防拐賣和反兒童暴力宣傳活動;為災區兒童提供微量營養素補充品,并支持政府開展免疫接種活動,讓孩子們能健康成長;繼續援建永久性供水系統和提供衛生廁所以及提高個人衛生意識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947年至1951年間曾向中國提供援助,援助內容包括:緊急救援、食品營養以及提供衛生保健培訓等。197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式開始與中國政府合作,項目領域涉及兒童衛生保健和營養、水和環境衛生、基礎教育、兒童保護、艾滋病防治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全世界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作來幫助兒童在嬰幼兒期和青少年時期實現生存和發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