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016年11月22日電 /美通社/ -- “人無信而不立”不僅僅是一句古語,更是當今社會實實在在的箴言。當下,誠信和信用價值已愈發滲透到社會生活之中,不僅購房、買車,甚至辦理信用卡等各類資金業務都對失信人的生活產生了影響。
對于個人,誠信即是人品。對于公司,誠信即為公信力,是其在行業中的立足之本。而在后勤產業這個大市場中,九好集團正努力打造行業公信力的“招牌”。
無處不在的后勤
毫不夸張地說,每個社會人無時無刻不在后勤服務的保障中。社區物業是后勤,辦公樓內的硬件和清潔服務是后勤,出差旅游的各項工作是后勤,甚至點個外賣從下單到餐后扔掉外賣盒,都是一系列的后勤服務提供的。
后勤服務就像細胞遍布人體一樣,滲透在社會生活之中。在“雙創”概念提出之前,發展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早已成為一、二線城市的政策導向。可見,后勤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個人、公司、社會的效率和質量。
簡單來說,專業的后勤服務能為企業節約資金和時間成本。目前,中國后勤服務行業規模已超萬億,預計2020年將接近翻番。
后勤服務滿意度為何持續低迷
然而,絕大多數人對于本應享受到的后勤服務,卻時不時有抱怨“吐槽”。最明顯的莫過于對物業的投訴、對餐飲服務的不滿,甚至對物流效率的詬病。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企業自行提供的后勤服務部門缺乏專業性,亦或是推薦后勤服務的第三方缺乏透明的環境和公信力,無法保證服務提供方的質量。
如何解決“不專業”的問題,途徑顯而易見: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公司)去做;或通過具有公信力的平臺或模式對服務提供方進行篩選,即所謂的“后勤托管”在當前創建節約型社會、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背景下,這樣的模式顯然契合了大環境的發展趨勢,而業內首個創立“后勤托管”模式的,便是九好集團。
精耕細作打造公信力“招牌”
在各商業領域,平臺模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使企業訂單成幾何級增長。但對服務行業來說,對于質量的精耕細作才是真正打造“公信力”的核心。早在2010年,九好集團就已轉型為平臺模式,將后勤服務歸納為9大類業務板塊,81項細分模塊,并于每年發布后勤托管行業分析報告,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公信力的打造離不開專業與公正。提到專業,如今“工匠精神”是其代名詞,而“工匠精神”的表現之一就是對質量的追求遠遠高于數量。在“互聯網+”的時代浪潮中,九好集團率先提出“重質量、輕流量”的六字方針,讓消費者回歸本“質”。
“既做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是人們對于監督和評判方直接參與競爭的不公平方式的一種調侃和諷刺,也顯示了公眾對于“公信力”的重要評判標準,即本身不參與利益雙方交易的“第三方”是前提。
“公正”更多是有所不為,而基于更高的要求,“專業”則體現在有所為。作為第三方平臺,設置門檻和監督執行是九好集團在參與整個服務流程中的價值體現。嚴格的平臺準入機制、保險公司的承保,以及建立全面真實的商家數據庫;質量抽查、質檢員親身實踐、設立質檢基金保障,為用戶提供保障,而售后的服務更是長期的高標準指標……這些看似“苛刻”的要求直接影響著后勤托管平臺的公信力。
在電商化的商業社會,平臺被逐漸細分,需求愈加復雜,后勤行業有著萬億市場待開發。而在越來越注重信用價值的社會環境下,擁有公信力的平臺才會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垂青。
公信力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更需要行重于言、厚積而薄發,使“公信力”成為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當一個企業和品牌經過時間的檢驗依然屹立,自然造就其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