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7月12日電 /美通社/ -- 得益于2016年年中的政府經濟刺激政策,以及十九大召開前的維穩準備,美國企業在華經營狀況普遍告捷。據在普華永道創新中心發布的上海美國商會《2017年中國商業報告》顯示:制造業業績普遍自2015年的低迷中復蘇。同時,零售業與服務業的增長勢頭更為強勁。
2016年,多數受訪美國企業實現盈利(77%),同時73.5%表示收入增長。此前,76%的企業曾預計2016年收入會增長,但年內僅55%的企業擴大了投資規模 -- 較兩至三年的水平(64-65%)下降;在2013年時,該比例曾高達74%。受訪群體對未來五年的樂觀度保持在80%的水平,與過去幾年相比,下降了約10%。
40%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政府應當利用投資對等原則擴大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市場準入。
本報告的撰寫建立在上海美國商會《2017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問卷》的基礎上,數據結果由普華永道中國團隊協助整理 -- 該調查是較早針對在華美資企業進行調查的研究項目之一。今年,426家受訪企業在業績、投資、經營挑戰、用工情況、監管環境以及貿易政策方面表達了他們的觀點與見解。
上海美國商會主席季愷文表示:“我們都希望大多數美國企業在華蓬勃發展的勢頭能夠保持下去。但面對復雜的營商環境及其帶來的種種不確定因素,外資企業只能長期保持謹慎態度?!?/span>他認為即使“美國企業始終致力于開拓中國市場,但如果中國希望外商持續在華創造就業和進行投資,就必須更多地關注這些在華美資企業的訴求?!?/p>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瑞達表示:“得益于2016年年中的政府經濟刺激政策,我們許多行業的會員企業都較2015年實現了收益增長,同時收入也恢復了增勢。然而,短期的經濟刺激計劃無力解決當前的深層次經濟問題。 ” 普華永道中國運營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高博瑞在強調經濟改革的重要性的同時,還指出美國企業正在調整他們的商業模式以順應市場的改變。他表示“在中國的美國企業,受到總部的巨大壓力要求其在華業務推動增長,同時也面臨著日益復雜的中國政策及商業環境的變化。與此同時,他們也正積極通過構建靈活的、順應市場的組織架構來消除商業壁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