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9月8日電 /美通社/ -- 9月5日-6日,2017第四屆全球互聯網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行。為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戰略,推進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本次互聯網經濟大會圍繞“萬物互聯聚變未來”為主題,邀請政府官員、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共議新形勢下如何利用互聯網創新促進各領域智能化滲透、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協同。宜信公司副總裁、翼啟云服總經理劉恬敏受邀出席此次大會,并就“金融科技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分享了宜信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探索和布局。
借助金融科技建立智能風控體系,滿足中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
除了多位專家學者的到來,本次大會亮點頗多,比如過往均以“普惠金融”為主題的金融論壇,在今年被命名為“金融變革科技賦能”。對于科技和金融服務之間的關系,劉恬敏表示,“在金融領域,科技的應用正在讓用戶體驗變的越來越好,也讓金融服務更貼近于普通大眾,讓我們更容易達成普惠金融目標,但是科技的應用并不代表我們要削弱在金融本質方面的一些東西,尤其是在風險控制方面必須要堅持金融的底層邏輯。”
在風險控制層面,金融科技的運用正在幫助翼啟云服建立智能風控體系,即,通過跨平臺和自身數據的積累,實現基于大數據的三層動態風險管理體系,包括第一層外部數據風控(市場數據、行業數據)、第二層企業主體數據風控(企業征信等),和第三層企業動態數據風控(訂單數據,物流數據,資金流數據等)。以翼啟云服旗下產業鏈金融服務“商超貸”所采用的風險管理模式為例,將國際通用的小微企業風險評估模型與商超零售行業經過大數據積累的風控指標融合起來,實時地和交易數據結合,形成具有行業特點的評估模型,并延伸到客戶貸中貸后管理等方面,可以實時看到“商超貸”用戶的經營變化,對其進行動態識別和實時監控。動態風控體系的建立實現了與銀行等傳統的主體風控體系的互補,在垂直行業更加貼近了中小微企業的需求。
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對于如何實現金融科技對實體經濟的促進和加速,劉恬敏認為,“金融科技需要與真實的金融場景相結合,才能真正服務于實體經濟。”目前,以 B2B 和 B2C 平臺為切入方向,基于供應鏈和產業鏈中的交易數據,翼啟云服供應鏈金融服務已經應用至建筑、商超、醫療、化工、農業、生鮮、鋼鐵等20個行業。同時,在企業現金管理層面,翼啟云服正在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包括投資理財、支付、賬務管理等方面的服務。
緊扣實體經濟發展,幫助客戶解決“難點”“痛點”,是翼啟云服一直以來所堅持的金融服務原則。在翼啟云服的服務中,金融不是“冷冰冰“的數字,也不是不負責任的“一錘子”買賣,而是從融資端到企業資金管理端覆蓋客戶的所有需求。“我們希望做的是一個有‘溫度’的金融服務,為客戶提供整合金融服務的能力,真正成為企業的金融助手和管理專家。”劉恬敏說。
堅持產業鏈金融擴展,推動普惠金融在中小微企業中的落地
作為宜信普惠金融理念在企業級服務領域的延伸,翼啟云服目前正在供應鏈金融基礎上完成更多產業鏈金融服務的落地,即以產業鏈為對象,對產業鏈內的客戶集群進行深度延展,提供從融資端到資金管理端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翼啟云服旗下“商超貸”服務便是產業鏈金融的一個成功案例,以全國40多萬商超產業鏈中的中小微供應商企業為中心,深入產業,幫助其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劉恬敏認為,“產業鏈金融擴大了服務對象,將金融服務的對象從一個客戶擴展到一個集群,這是未來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實現普惠金融理念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