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11月3日電 /美通社/ -- 2017年10月-2018年3月,中國企業聯合會攜手德稻集團,集中國智能制造頂級權威專家和全球著名智能制造大師,在青島、上海、深圳三地開展智能制造領航班。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緊孕育興起,與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形成歷史性交匯。自2015年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發展規劃以來,一部分具有前瞻性與創新性的企業在云計算、大數據與智能化等物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已經開始走向智造轉型之路。
那么,智能制造的內涵究竟是什么?“新型工業化道路”到底通向何方?帶動傳統企業向新型制造業乃至今后的制造服務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又在哪里?這一連串的問題,或許能夠在“中國企聯-德稻智能制造領航班”中找到啟發。
以企業緊迫需求為牽引 兩大平臺強強聯合
為響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號召,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 年)》等文件精神,2017年10月-2018年3月,中國企業聯合會攜手德稻集團、集中國智能制造頂級權威專家和全球著名智能制造大師,在青島、上海、深圳三地開展智能制造領航班。
領航班整個計劃為期半年,通過線上線下交互授課,從國內外形勢剖析到企業案例會診,從美國、德國經驗到中國企業因地制宜,從工信部兩化融合專家宏觀指導到國家智造樣板企業高層現身說法,旨在培養富有遠見卓識,能夠帶領中國制造業進入全球行業競爭序列的領軍人才,并搭建智能制造合作交流平臺,推動企業適應智能制造跨領域、跨行業及高度集成、系統融合等特點,實現企業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指出:“智能制造領航班由中國企聯和德稻集團共同組織,集合了兩個平臺的優勢。德稻集團匯聚的國外專業領域中有著深厚造詣的專家和學者,能把國外智能制造領域、引領工業4.0發展方向中的較新技術、知識、成果和思維方法導入到這個班中。中國企業聯合會有豐厚的企業資源,企業和企業家形成了密切關系。這兩方面的結合,能夠幫助學員為自身企業推進智能制造建立新的思維,這將是一個延續的過程?!?/p>
以國家智造樣板企業為案例 戰略和實施交相呼應
基于此,首期“中國企聯-德稻智能制造領航班”于10月28日至31 日在青島順利開班。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許科敏,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寶馬3系、5系、7系汽車概念設計師賀邁(Mathis Heller),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特聘專家孫會峰等多位行業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從全球宏觀經濟、國內宏觀政策,到跨界融合、設計變革再到行業特點、企業創新實踐,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解讀智能制造,給學員帶去諸多思考。
首期領航班還精心組織了“國家智造樣板”、白色家電行業唯一入選國家2025智能制造綜合示范項目的海爾集團作為案例企業,深入學習了海爾集團“人單合一”管理創新模式和實踐經驗,現場參觀了海爾建設的全球首個磁懸浮中央空調智能互聯工廠,典型企業走訪、現場參觀感受、典型案例分享與形勢政策理論學習互為補充,相互印證,加深了學員對智能制造的認知和理解,也為企業推動實施智能制造提供了較好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新能源等行業巨頭報到 中德專家“智造”中國企業
首期“中國企聯-德稻智能制造領航班”吸引了變壓器龍頭企業特變電工,光伏巨頭協鑫集團,鋼鐵產量全國第二的河鋼集團、印染產能亞洲第一的盛虹集團等行業巨頭報到,學員均以新能源、紡織、家電、材料等行業大型、特大型國企生產和技術部中高層領導為主,形成了企業高層對話平臺和人脈網絡。
眾學員無外乎對于企業如何開展智能制造表現出極大關注度。朱宏任鼓勵大企業要勇于承擔責任,敢于創新,中小型企業也要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對標德國中小企業,爭做“隱形冠軍”,把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善于資源整合,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孫會峰認為,企業重構商業系統會成為企業轉型創新的關鍵,企業“入手”智能制造,較大難度在于企業自己的思路,不是徹底顛覆,而是要研究市場客戶需求,改進管理,再創流程。曾承擔寶馬公司、西門子家用電器公司以及德國高速火車“ICE”設計項目的賀邁(Mathis Heller),從國際工業設計形勢看中國智能制造,闡釋了工業設計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據其25年的行業經驗指出,為工業設計花錢的企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那些不愿為工業設計投入的企業的兩倍甚至更多。
作為領航班第一屆班委,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總監付大凡表示:“中國企聯-德稻智能制造領航班專家高屋建瓴地對智能制造給出了詮釋,為企業未來的戰略方向和具體實施給出了相對清晰的指導;典型企業走訪為學員帶去全面、系統、更接地氣的感受,為后續工作開展提供了借鑒。領航班對推動中國制造業及制造業企業由‘大’到‘強’,更好地通過智能制造提升企業效率和核心競爭力,以及轉化新的商業模式和平臺思維,有著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接下來,中國企聯-德稻智能制造領航班將走入上海和深圳,更多聚焦國內外先進技術應用,盛邀美國加州大學(USC)航空航天和機械工程沖擊實驗室教授和主任金雁,美國國家基金會(NSF)創會理事、美國制造工程師學會(SEM)2016年“30位先進制造業的遠見人士”李杰(Jay Lee),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原通用汽車和勞斯萊斯技術專家鄺世凱(Rajashekara Kaushik)等國內外專家,參觀學習如GE,西門子、格力等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層層推進領航班企業智造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