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11月9日電 /美通社/ -- 近日,中誠信征信總經理閆文濤接受了《數據猿》的專訪,分析了征信行業的發展趨勢。以下為經過《數據猿》授權發布的全文: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與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被懸賞捉拿的時候,他的朋友們紛紛冒著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言而有信,自然得道多助。
自古以來,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生意往來都離不開“信用”二字。隨著時代的發展,信用與征信逐漸形成了緊密的關聯,而且還出現了以信用信息收集為主營業務的征信公司。
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相關行業對信用信息服務的需求也快速增長,征信已成為近期的熱點行業。說到征信公司,不得不提老牌機構中誠信征信。中誠信征信成立于2005年,產品服務涵蓋個人征信、企業征信、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商業信息服務等多個領域。2014年6月,中誠信征信率先獲得企業征信業務經營備案資質。2015年1月,中誠信征信又成為首批獲準開展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8家機構之一。
科技創新給征信行業帶來的變革
在中誠信征信總經理閆文濤看來,信用可以細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政府信用,即以主權政府或地方政府的信用作為保證來進行的資金融通。這種融資信用等級較高、風險較低,因此利率也較低,信用等級決定融資成本。
2、企業信用,包括大型企業信用和中小微企業信用。大型企業的信用評估在國內主要是信用評級,這些大型機構可以借助信用評級在資本市場進行債券的發行;而中小微企業信用評估屬于企業征信主要開拓的業務領域,因為中小微企業的信用信息不如大型企業充分、對稱,其信用信息不對稱問題十分嚴峻。
3、個人信用,就是現在的大數據征信。在互聯網時代,數據越來越多,征信機構可以利用數據與信用的關聯度,深層次挖掘信用數據的價值,并依托新的人工智能算法結合模型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信息的不對稱,從而更好地刻畫出用戶的違約概率和信用狀況。
4、資產信用,主要是對資產的信用狀況進行評估。比如優質的物業可以以未來的租金作為還款來源進行融資。
近年來,中誠信征信在企業信用、個人信用和資產信用三個方面均開展了業務,并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保證各項業務正常運行。
從2008年到2017年年初,閆文濤任職于中誠信集團下的評級公司,9年的時間里,從工商企業評級、政府融資平臺評級到金融機構以及資產證券化評級,所有評級業務版塊閆文濤都接觸過。在加入征信公司之前,他認為評級公司離資本市場更近,相當于金融圈,比較高大上,而征信公司業務則比較傳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與時下熱門的技術并沒有多大“關聯”。
今年3月份,閆文濤正式加入了中誠信征信,全面負責公司的運營以及戰略發展。“切身投入到具體的征信業務后,才發覺原來的想法是錯的。因為征信業務中結合了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每項業務都在利用技術進行創新。”閆文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的確,科技的創新給征信行業帶來的變化是顛覆性的。伴隨大數據技術的創新應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算法的融入充分呼應新時代背景下金融科技在信用這一板塊的發展。
定位“信用科技”而非“金融科技”
今年,中誠信征信提出了“信用科技”這個概念,閆文濤認為從金融科技到信用科技是一個進化的過程,是技術驅動的結果。發展至今,中誠信征信所服務的領域已經覆蓋到傳統金融機構、政府機構、互聯網金融公司、互聯網保險公司、行業協會、學術單位、事務所等。
閆文濤表示:“在服務客戶時,風險管理是核心。”中誠信征信把風險管理劃分為風險識別、風險披露和風險緩釋三部分:
第一個是風險識別。
早些年,電子科技尚未普及,數據量相對匱乏,想要對用戶進行有效的信用畫像可謂是難上加難。如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數據量的增長,IDC預測,2022年全球數據量將超過40ZB(ZB的概念就是萬億的GB);大數據、云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使得行之有效的用戶畫像可以在較短時間完成,自帶“危險因子”的用戶就會被識別出來。
第二個是風險披露。
當風險被識別出來以后,通過區塊鏈技術把它披露出來,并保證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不被篡改。
第三個是風險緩釋。
何為風險緩釋?閆文濤說:“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是風險緩釋的一種手段。通過資產證券化對現金流和風險進行重新切割,把具備不同風險的資產銷售給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人。”
“金融科技的價值在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把風險識別出來,利用區塊鏈技術對風險進行披露,再利用傳統評級、傳統金融模型把風險緩釋掉。”閆文濤說。
風險是永存的,所有的金融科技手段都不可能將其完全消滅,只能通過新型技術將風險顯性化,讓企業防患于未然。 而“信用科技”旨在運用大數據技術賦能信用評估,并引入更多次金融相關和弱金融相關的數據,使信用數據完成從單體高價值到群體高價值的重大進化。
閆文濤表示:“中誠信征信作為獨立第三方信息服務商,我們的價值是在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化建模、分析和解讀。我們承擔了信息中介+信用中介的角色,利用自身獨立第三方大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運用,結合新金融普惠、實時、精準、場景等一系列特點,推動信用評估的智能化和信用價值的擴大化是我們對風險管理的理解,也是我們未來要走的路。”
在未來,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將走向融合
近年來,中誠信征信在企業征信市場和個人征信市場均有涉獵。閆文濤坦言:“目前,個人征信市場的發展速度遠超企業征信市場。”如今,由于央行批準的八家征信機構對于個人征信領域的介入,使得個人征信覆蓋的維度(廣度和深度)有長足的進步與拓展,多樣化的征信數據整合極大的豐富了個人征信的維度。
閆文濤告訴筆者:“數據維度的增加推動了個人征信市場的發展。但企業征信信息的采集絕非易事,大型企業信息的披露相對完整,而越是小微企業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就越高。比如說個體注冊了一個公司,但是個體企業主的個人信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到名下小微企業的信用。”
對于中小微企業,征信機構會將個人信用、企業信用進行整合,只有把二者統一起來,才能更好地刻畫出小微企業的信用情況。閆文濤說:“之前,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涇渭分明,但在未來,二者將走向融合。”
注:本文轉載自《數據猿》2017年11月3日的《數據猿專訪中誠信征信閆文濤:個人征信和企業征信未來將走向融合》一文,原文鏈接:http://www.datayuan.cn/profile/14589.htm。作者:數據猿記者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