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11月30日電 /美通社/ -- 11月14日,IDC “數字化轉型年度盛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淄礦集團獲2017 IDC 信息與數據轉型獎。淄礦集團煤炭開采歷史悠久,自開鑿建立淄川煤礦、進入規模化開采以來,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開采歷史。建局以來,淄礦集團已累計產煤4億多噸,煤炭產量曾連續多年占到全省總產量的一半以上,為國民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
淄礦集團礦井開采技術條件較為復雜,煤層埋藏深、瓦斯高、地溫高、煤層易自燃、水文地質條件復雜、頂底板穩定性差,這些均受礦井先天因素影響,人為能力難以改變,但是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有效預防,因此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引入尤為必要。
傳統“粗放式管理”無法有效保證生產安全和效率
目前淄礦集團在信息化建設層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成了主排水系統、供電系統、供水系統、提升管理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微震檢測、應力檢測、瓦斯檢測等業務應用系統,但是它們的建設采取了傳統的煙囪式模式,各自獨立運行,彼此之間底層架構及標準不同,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數據孤島”問題突出
各業務系統底層架構不一且部署位置分散,部分部署于調度中心、部分部署于工作現場,未進行系統的集成與數據的整合、共享,無法發揮出數據的價值。
重事務處理、輕決策支持
目前業務系統只是一個事務處理系統,無法根據最新的安全生產信息對重大危險源進行高精度的預判、分析,無法給上層決策管理層領導提供有效決策的支持信息。
安全預警機制并不完善
目前煤礦自動化系統中仍然還是依照經驗設定報警閾值,出現問題時即便報警各安全部門也沒有形成聯動機制,缺乏對工人人身和生產安全的預警與監控。
粗放式管理問題嚴重
集團內部信息與外部行業政策信息缺乏整合利用,各生產營運環節仍采用粗放式管理方式,無法有效提升生產效率。
浪潮大數據+物聯網助力淄礦智能精細化管控
淄礦集團通過與浪潮集團大數據運營團隊的合作,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成熟新技術手段,實現煤礦生產、運營等各個環節數據的集中掌控,保證各個環節的聯動性,提高防災、抗災和應急救援能力,保證煤礦的安全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建設涵蓋核心業務的大數據倉庫打通基礎數據
浪潮大數據整體方案為淄礦集團搭建了主數據管理平臺,實現了數據的標準化,然后對安全監測、遠程監控、人員定位、財務、供應等18個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了抽取、清洗、轉化等一系列流程,建立了統一的、面向業務主題的數據倉庫,徹底解決了數據孤島的問題。
構建領導決策指揮看板實現精準管控,掛圖作戰
浪潮大數據整體方案搭建了淄礦大數據平臺,通過陽光黨建、智能監控、經營管理,及人員、設備、環境、財務、生產、供應、銷售等板塊,對生產、經營、預警等各業務進行分析,為企業的一把手、各業務部門領導提供了可視化的領導看板,實現了生產運營管理的‘掛圖作戰’,改變了‘重事務處理、輕決策支持’的現狀。
人員精準畫像+實時視頻監控+設備異常監控 全力保證安全生產
浪潮大數據整體方案通過整合 HR 系統、礦井 GIS 系統、井下人員定位系統、視頻監測系統、設備運行異常監控系統,生成井下作業人員精準畫像,實時了解人員的基本情況、行進軌跡與里程、分布密度等信息,并對作業環境中的潛在危險進行分析預判,對出現的異常瞬時報警、自動傳回人員位置,方便及時救援,真正實現預警機制的閉環,保障作業人員安全。
生產效益考核精細化至“班組” 分攤占比大大降低
在效益核算方面,浪潮大數據整體方案幫助淄礦集團實現了核算方式由整礦變為班組、按月變為按班,能夠實時計算出每個班組創造的效益,分攤費用占比從73%降至26%,改變了因傳統紙質記錄方式不及時、不準確所引發的無法及時輔助決策的問題,實現了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管理方式的跨越。
浪潮云 ERP 的大數據整體方案助力淄礦集團從整體層面實現了信息化,著力將人員、機器、物料、環保、生產等環節有機整合,對歷史的、綜合的、全過程的業務數據進行整體分析,對礦井生產的風險進行預警和預判,對經營指標的趨勢、規律進行挖掘和推理診斷,并以等多類終端輸出至各級領導層能夠通過手機、電腦、大屏等可視化看板,進行及時、精準的決策,為礦井危險戴上了“緊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