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12月1日電 /美通社/ -- 信息化時代,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也走上了快車道,雖然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取得巨大的進步,但是醫院的組織管理系統龐大復雜,同時隨著全國醫療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最直觀的表現是,目前針對醫生使用的臨床診療信息化建設雖然能很大程度上滿足醫生的需求,但是并不能覆蓋到醫生診療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杏樹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站在一場機遇的風口,而公司的突破口正是解決醫院系統不能觸達的“盲點”。
以杏樹林“病歷夾”為例,它可以通過語音、文本、圖片、視頻的形式,幫助醫生快速錄入病歷,病人的病歷、影像、檢查結果,個人分析全部放在一起,無需費力整理;通過個性化標簽設計,方便醫生檢索信息……這些功能特點,可以完美匹配醫院信息系統不能解決的醫生需求。
信息建設最看重用戶體驗,快速記錄、智能識別、隨訪無憂、云端協同、保護隱私安全……這些功能訴求點也是醫生的訴求,截至目前,全國已有三分之一,超過100多萬的醫生群體正在使用杏樹林的產品。
此前,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的王琴醫生表示,醫院的信息系統大部分資料都可以存儲,用著也很方便,但是也不能完全滿足醫生的需求。比如我平時門診量比較大,有時需要快速查找相關資料和病歷的時候,醫院的系統就不是特別方便。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王廉一教授也遇到同樣的問題:現在醫院的各種系統建設確實很好,對珍貴資料的存儲的確很有幫助。但是就醫生個人而言,如果想要針對某一項研究開展資料存儲,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暫時還不能滿足醫生的需求。而且醫院的信息系統也有出故障的時候,資料保存也不能確保百分百安全。
王琴和王廉一醫生的體驗并不是個別現象。同心醫聯 CEO 劉偉奇曾在《移動醫療的冰火兩重天:“多龍治水”下的醫療體系,互相掣肘,寸步難行》一文中提到:醫院信息系統是隨著醫院業務發展過程中逐漸增加的,先從門診收費需求開始,建立醫院信息系統 (HIS),然后根據臨床需求像搭積木一樣,不同廠商開發的不同系統逐漸進入整個體系,逐漸變成了一個系統耦合程度很高,紛繁復雜的系統。信息系統架構缺乏整體規劃,信息交換規范不統一,系統間數據交換為點對點對接、對接方式多樣,存在嚴重信息孤島現象。
如何完善醫院信息系統,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問題,需要一系列標準化信息建設,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解決。同時,為了滿足不同科室醫生的整體需求,各個醫院的信息系統功能上側重于基本信息記錄和管理,普適性較強,但針對不同科室的特殊性較差。至于滿足醫生的個人性臨床工作需求,醫院信息系統的局限性就更加明顯。
劉偉奇提到,醫院做信息系統和互聯網應用,講究大而全,歷史包袱較重;而新來的移動醫療公司講究的是單點突破,把一個領域做深做透……通過移動醫療實現去中心化,盤活醫療資源,讓合適的醫療資源匹配給合適的患者,這才是這個時代移動醫療較大的機遇和價值。
杏樹林將繼續加強信息建設,為醫生診療工作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