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8年4月19日電 /美通社/ -- 4月22日,全球關注智能商業時代的目光將聚焦在天津開發區于家堡國際金融會議中心,馬云、柳傳志等響當當的世界級企業家和眾多商業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將在此列陣,共話智能商業時代背景下的企業新機遇。
中國綠公司年會宗旨是帶著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理念走遍中國大地。本屆年會主題定調“智能商業時代 -- 高質量發展與價值創造”,選址天津開發區于家堡地區,其實高調宣告了于家堡在智能商業領域的巨大潛力。這源自于于家堡雄厚堅實的產業基礎、不可復制的政策紅利以及靈動超然的創新能力。
產業“生態圈”悄然形成
智能商業是數據時代的全新商業范式,以數據為基礎,以算法為引擎,以產品為支點,形成對用戶體驗實時智能化反饋的閉環。背靠天津開發區(簡稱“泰達”)這一強大后盾,借力泰達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三個領域連續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于家堡將這些優勢強勢融入區域優勢產業 -- 以金融創新為主的現代服務業,由此奠定了于家堡在智能產業領域的強大內生動能與美好發展愿景,并悄然形成智能產業“生態圈”。
這一切根植于于家堡雄厚堅實的產業基礎。于家堡自誕生之日起,即重點發展以金融創新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主攻總部經濟、創新金融、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商、科技互聯網、文化傳媒教育等領域。同時,于家堡投資環境優越,協同優勢明顯,緊扣建設自貿區、自創區、雙創示范基地、京津冀企業總部集聚區、產融合作試點城區等重點任務,發揮體制機制優勢,經過7年的建設,“于家堡”這片熱土已然成為京津冀地區改革紅利釋放較好、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地區之一。尤其是在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于家堡卻逆勢上揚,并成為推動天津市及天津濱海新區加快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點之一。自2014年始,該地區GDP連續翻番,是2011年建設之初的15倍。形成了令人驚嘆的“于家堡速度”,對企業形成了強大的磁場效應,為區域全面繁榮裝上“加速器”。
2017年,在于家堡這片土地上新增市場主體高達8452家,合計注冊資本金2383.1億元,市場主體總數已超過3.38萬家,其中注冊資本超過5000萬元的2433家。近5年來,于家堡地區總部經濟、創新金融、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商、科技互聯網、文化傳媒教育等產業迅速聚集,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轉型壓力小,同時也代表著天津濱海新區產業升級的前沿水平。其中金融業支柱作用進一步凸顯,聚集金融及類金融機構近2000家,涵蓋了幾乎所有金融細分業態,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6萬億元。以天貓國際、京糧集團、于家堡環球購、萬達等為代表的商貿物流產業,以騰訊、阿里、京東、途家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萬達傳媒、華誼兄弟、完美世界、開心麻花、派樂影視等為代表的文化傳媒產業不斷壯大。
為促進各產業深度融合、各行業互促提升,于家堡著力研究文化金融合作、雙創企業融資、互聯網+等各類產業融合實施方案,并通過打造更多跨區域產業聯盟和要素共享平臺,加強產業間聚集成市、技術共享和聯合行動。“文化+金融”、“文化+科技”、“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目前已催生了不少各產業類別間企業的合作商機和跨界創新模式,細分市場在壯大,產業“生態圈”悄然形成。
如今的于家堡,已經華麗變身成為國際一流的CBD和企業干事創業的夢想之城。
融入京津冀協同大棋局 特色鮮明
“改革紅利”就是區域急速發展的“巨大動力”。于家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卻不僅僅是因為是京津高鐵延長線的終點,56分鐘到達北京。自貿區等五大戰略機遇的疊加、交通樞紐的全面完善、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形成的創新高地,使于家堡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成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的重要陣地。
在于家堡近三年新增的市場主體中,有近30%的企業來自北京,其中不乏諸多央企和國內500強民企。通過率先探索有利于企業“走出去”的改革創新突破口,于家堡已先后吸引60余家央企設立超過200家金融及類金融企業,注冊資本金超過2000億元。目前,中國人保集團、中船重工集團、中國華融集團三家央企在于家堡落地二級總部;國新商業保理、中車招銀股權投資基金、保利商業保理、光大一號投資中心、中遠海運光華等17家央企落戶三級機構項目。通過加強與“民企500強”企業的溝通,海航集團設立20余家創新型金融機構,中國泛海集團設立3家投資機構;中國金融租賃協會、中國保險中介協會、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大數據中心先后落戶并實際辦公……于家堡已營造出“國民共進”的發展局面。
這里已經成為中國北方的金融“出海口”,催生了中國北方第一家民營銀行、中國第一家獲批的產業基金、全國自貿區首單保理資產證券化項目、全國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創新試點機構、全國首例新三板上市公司收購中概股公司、中國北方首批QDLP和天津自貿區首單QFLP。
對于于家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定位,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專咨委組長徐匡迪有一句話,“天津主要看濱海新區,濱海新區的希望在于家堡。”或許體現了對于家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期待和要求。
創新驅動力日益凸顯
創新是智能商業產業的引擎和支撐,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之一,于家堡通過統籌推動一攬子國家戰略項下的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和服務創新,疊加于家堡雙創示范基地已初步建立起有利于各類企業和人才聚集發展、創新創業的產業生態,如今的于家堡早已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局面。
在騰訊眾創空間內,以折800、微票兒為代表的一批優質項目,廣受創投機構青睞,已完成融資超過20億元。生活圈、定制范、請出價等一大批具有獨特競爭力和廣闊發展潛力的“雙創”企業有望成長為下一輪獨角獸。2017年,天津OTC“魚塢板”作為中國首個以眾創空間命名的板塊正式開板,也標志著于家堡“金融創新示范區”的又一重要創新成果。
同時,眾多企業正在于家堡雙創示范基地不斷創造奇跡。此前,作為天津自貿區首個文創類商業項目,言幾又創意書店、東家守藝人匠人手作及韋德伍斯健身會所同時在于家堡“堡子里21”文化創意社區開業。此次跨界合作,標志著“堡子里21”文化創意社區打破了行業間不可逾越的透明玻璃,開辟出一套文創產業的全新路徑。
近年來,于家堡新增注冊企業包攬了濱海新區絕大多數的大項目好項目,已有騰訊眾創空間、天津阿里云+優客工場、中信國安創客、中鋼科德孵化器、紫荊花科技孵化園、中細軟知識產權科技創新園、魚塢泛娛樂文創社區等15家眾創空間投入運營,涌現出200余家明星雙創企業。同時,京津冀跨境電商產業聯盟、京津冀眾創聯盟、于家堡創業培訓平臺、科技成果專業交易市場、互聯網股權眾籌中心等多元化專業服務平臺相繼成立;“于家堡雙創示范基地人才服務平臺”和“分散式+集中式”互為補充的人才公寓保障體系為雙創人才的聚集提供了沃土。
結合雙創示范基地工作方案的目標任務要求來看,于家堡雙創示范基地從創新型產業發展、雙創支撐平臺建設、服務體系建設、雙創生態環境優化、完善雙創政策體系等方面,基本營造了有利于促進各類創新創業資源要素集聚發展的生態環境,激發了強大的區域創新驅動力。
戰略調整 助力于家堡蝶變
2017年底,濱海新區做出重大決策,于家堡所在的中心商務區整體并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泰達)。在濱海新區的地理版圖上,于家堡與泰達兩個區域相鄰,產業發展也存在很多交集,但一直未形成組團式發展的態勢,沒有形成集聚效應。合并后的泰達在地理上覆蓋了濱海新區主要的核心區;在載體上,集工業園區、雙創特區、城市CBD于一身;在政策上,融合了自貿區、自創區的改革創新舉措;在產業上,形成金融與制造業融合互補的優勢。此次改革創新將進一步激發功能區的發展活力,為天津濱海新區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助推“五個現代化天津”建設注入新動力。
“中心商務區并入泰達后實現的疊加效應,不僅僅是政策的疊加,更是功能的疊加。”天津開發區工委書記徐大彤說,“這次改革將產業布局、功能定位相似的功能區進行重組整合,進一步增活力、促發展,實現優勢互補、集聚提升,將顯著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他表示,泰達將推動互聯網思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智能經濟,大力推動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慧城市、智慧物流行業的聚集。
天津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鄭偉銘說:“改革之后能夠使我們的城市規劃更加統一、基礎設施配套互聯互通,土地資源、空間資源能夠更加集約、集聚。通過改革,使濱海新區核心區的規劃更加統一、鮮明,使濱海新區雙城雙港這個‘城’更加突出,同時雙創示范基地的政策、自貿區的政策、泰達的整個產業基礎、制造業基礎能夠更好地結合,形成產城融合、強強聯合、優勢互補,1+1>2的效果。”
未來,泰達將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率先構建“產業智能化、動力內生化、發展綠色化、城市智慧化”的發展新模式,率先建成“科技創新驅動、金融創新示范、開放創新引領”的現代化產業新城。在發展思路上,著力發展具有根植性、關聯性、延展性的“源產業”,夯實主導行業的源頭和根基,成為高端行業的“始發站”和“終點站”。著力發展“新制造”,推動互聯網思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智能經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構建“生態鏈”,增強產業資源的橫向流動性、共生性,實現產業生態多樣性、豐富性。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核”,利用于家堡、響螺灣、MSD、天河科技園等高端服務業載體,使核心城市功能與高端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在深化改革方面,將立足打造國際水平的營商環境,在管理體制、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等方面謀劃重大改革措施;深化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雙創體制機制優化等領域改革,充分釋放自貿區政策服務實體經濟的能量;進一步提升泰達開放水平,強化“引進來、走出去”橋頭堡功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
于家堡的未來已經到來,合并進入泰達后,于家堡將以區域機制改革為契機,主動加強新經濟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清晰定位新經濟發展方向,打造天津自貿區標志區、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國家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產融合作試點城區,譜寫新時代改革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