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4月23日電 /美通社/ -- 2天,5位主講嘉賓,10名青創導師,歐盟青創社會企業家國際交流項目論壇在上海青年創業學院1號樓夢創工坊掀起一股創業新旋風,為期兩天的活動共舉辦了五場主題演講、兩場圓桌會議以及參訪。4月19日,論壇暨青年創客國際培訓班落下帷幕,但是,有關創新創業的精神并不會停止,分享將繼續,青創將持續。
本次活動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委員會指導,上海青年創業學院、上海市青年創業協會主辦,JS CREATIVE創辦。團市委副書記王坤先生出席活動并致辭。
國際化視野
在論壇開幕儀式上,團市委副書記王坤先生致辭。王坤先生認為,在“一帶一路”理念引領下,我們將同創持續共贏的模式共擔企業的責任。“第一,青年創新創業已成為國際青年創業就業的趨勢,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孵化’出適合各國國情的新青年創新創業模式。第二,‘一帶一路’進一步延伸青年創新創業的地域,青年創新創業需要社會的融合。第三,青年創新創業需要拓展更廣闊的國際化視野。”
歐盟青創中方導師、本季項目中國認證主辦方JS CREATIVE首席執行官王琳女士為所有參會者介紹了項目的具體情況。2012年起,王琳加入歐盟青年人能力建設項目,成為項目導師,負責項目各種目標的落地和達成。王琳介紹說,歐盟青創社會企業家理念的三大核心要素,分別是可持續機制、參與機會及社會責任。同時,從一名創業者來看,她覺得,當選擇開始的時候,創客們已經重新定義了自己。創新不是憑空來的,它是傳承、融合之后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
開幕式之后,澳大利亞的本季歐盟青創項目設計師、主任導師、開放青年機構主席Daniel Vankov,美國洛杉磯兒科醫院創傷中心、洛杉磯高校社創人才孵化項目負責人Helen Arbogast等五位海外導師們相繼就將多年來在創新創業領域孵化的社會企業家項目成果分享給大家。
青年人該如何看世界?Daniel Vankov認為,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各類社會問題也隨之而來、等待解決。“每一位青年人都有機會培養社會企業家思維,將問題轉化為機會,成長為社會企業家的機會。這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需要有效的共同努力,而不是依賴于某一個組織、某一個政府或企業。”
青年人該如何整合資源?Helen Arbogast認為,每做一件事都需要有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意識,而不是將它作為“一次性產品”。“這就要求青年人將自己真正深入到社會基層,去和各個不同的部門去溝通、去合作、去聯系,在實踐中培養格局思維,才有可能整合有用的資源,從一個人變成一個團隊,從而創造更大價值。”Arbogast負責一個名為“兒科傷害預防學者計劃”的項目,就是一個有效整合了高校人才的青創社企家項目。這是一個每次為期十周的項目,在項目中,每個青年人可以有機會打破個體的局限,站在創業者的立場去設計項目。他們一起討論,一起設計解決方案,甚至主動給立法部門提交提案。在共同的努力下,該項目已經達成了不少成就。比如,裝有基礎傷害急救、傷害防護用品的洛杉磯兒科醫院版自動售貨機,不僅在醫院內部成為醫生健康處方的行動轉化工具,現在被投放到洛杉磯的各大商場,吸引更多人關注兒童的安全問題,并主動參與。跨界合作共贏
來自捷克的導師,全球最大的創業社群谷歌磨坊亞太區負責人Jan認為,建立創業社群,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更大的受益,是通過分享獲得的。社群的作用在于構建創業生態系統,為人才、資本、環境有效組合創造條件。
來自比利時的導師Johan對家族企業二代繼承人給予了全新角度的建議。繼承同樣是一個能力建設項目,通常需要花4-5年從企業最基層開始。然而,作為繼承人的青年,繼承并非唯一選擇,也有不少繼承人選擇重新創業,有夢想才能持續有動能。
中國導師谷林認為,了解政策、獲得政策支持非常重要。當前,中國正在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熱潮之中,政府的很多政策都非常有利于青年人,創業的機制逐漸豐富,各類創業孵化器發展迅速。對政策的有效融合,是青創社企家們發展的“加速器”。
保加利亞導師Boby認為,最重要的是在踏上創業之路前,做好研究和分析,而不是憑借一股熱情直沖,尋找合適的合伙人同樣如此。社會企業家不是簡單的企業家,他們的分析除了站在商務、還需站在社會的角度。
當天下午,“‘融’遠 -- 青創立足當下,共擔社會責任”和“‘融’通 -- 青創聯通世界、共享全球資源”兩場圓桌對話圍繞著社會責任和國際交流展開,討論熱烈,思想激蕩,特別精彩。導師們就創客在實戰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談了各自的看法和觀點。
現場的青年創客們認為,歐盟青創社企家的理念打開了新的創業思維格局。創業維艱,他們依然心懷憧憬和全情投入。導師們非常高興看到這樣的景象,并預言,在這樣一股青創浪潮里,歐盟青創社企家項目所倡導的理念,必然會為青年企業家們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