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關系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指導綱要》發布
北京2009年6月29日電 /美通社亞洲/ -- 6月26日下午,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在北京召開行業發布會,宣布該協會正式獲得民政部頒發的行業協會資質證書,成為首批通過該項評估的全國性行業組織。來自民政部、外交部、國務院新聞辦等相關政府部門的負責人以及來自公共關系行業的代表約60人出席了當天的會議。
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于2008年10月開展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評估活動,由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組成專家小組和評估委員會,依照行業協會商會評估指標和評估程序,從基礎條件、內部治理、工作績效和社會評價四個方面,對申報的各全國性協會和商會進行綜合評判。據了解,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鹽業協會、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中國船東協會等84家全國性社團組織首批通過行業資質評估并獲得民政部授牌。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自1991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公共關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制定公共關系行業發展戰略,規范公共關系行業及其從業人員行為,促進公共關系市場繁榮,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公共關系業的職業化、規范化和國際化發展。協會在申辦奧運、抗擊非典、汶川大地震等社會重大事件中,充分發揮了公共關系專業作用,為中央和有關政府部門提供咨詢和建議,為我國社會和諧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目前,協會下屬學術工作委員會、公關公司工作委員會和企業公關工作委員會以及地方組織工作委員會,分別在公共關系學術研究、公共關系行業規范、公共關系市場拓展以及地區市場發展和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硯農介紹,通過國家民政部此項評估的行業協會商會,將獲得政府相應的職能授權、優惠獎勵政策和優先政府采購,行業協會商會也將在行業管理和會員服務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公關公司工作委員會在會上發布了《中國公共關系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指導綱要》。《指導綱要》倡導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所有會員企業在為自身取得收益的同時,綜合運用社會影響、資金和人才等資源為社會帶來收益,樹立“企業公民”理念,為建設中國和諧公關業,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綱要呼吁中國公共關系行業從業公司和從業人員共同攜手,共建公關行業和諧環境,共擔公關業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為創造一個富裕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