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国产在线_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_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字不卡

世界自然基金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生態因素需提前考量

2018-06-08 09:00 11457
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對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生態因素需提前考量,并給出具體建議。

北京2018年6月8日電 /美通社/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是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一個重大區域發展規劃,該規劃將聯合廣東省內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九個城市與香港及澳門,打造能夠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相媲美,獨具中國特色的世界級四大灣區之一。今年,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綱要即將出臺,建設大灣區的過程中,提前考量生態和環境因素,響應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國家長期規劃,尤為重要。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對于當地及其周邊范圍內的生態環境保護,既意味著相當大的挑戰,同時也蘊含著不少的機遇。如今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化程度高,經濟發展勢頭非常迅猛。據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GDP已經超過10萬億元,超過舊金山灣區、緊隨紐約灣區,在經濟體量上成為全球第二大灣區。但是在生態環境方面,和其他灣區相比仍然有一定的距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空氣質量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的PM2.5年均濃度是其他三個國際灣區的兩到三倍;廢水污水治理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在廣州深圳這些高度發達的一線城市內,黑臭水體依然十分普遍。

從機遇的角度來看,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頒布,也意味著廣東地區和港澳地區更加一體化,交流合作進一步加深的重要趨勢。廣東地區一方面可以借鑒港澳地區的生態保護經驗,在華南地區更好地開展生態保護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經驗教訓,在城市進一步現代化的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需求和壓力。粵港澳三地也可以借大灣區發展的契機,建立覆蓋面更廣、連接三地的自然保護區。從更深遠的意義來說,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如果能夠在發展經濟和城鎮建設的同時,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建立綠色灣區,將會成為中國向世界宣傳其在新時代生態發展理念的典范。

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一貫主張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WWF 希望能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規劃早期,對于如何兼顧發展和環境做出一些建議,為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經濟發展以及自然生態都走在世界前列的灣區做出貢獻。WWF 建議,在以下四個方面可以加強和改善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1)維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2)控制排放和污染,3)公眾環保行動和意識的加強,4)相關方政策上的統一。

1)維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將廣東和港澳地區的自然保護區聯系在一起,形成大面積的生態保護區,分享管理經驗,并更有成效地開展保護工作。這種跨區域的保護工作十分重要,當地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物種,如中華白海豚,其分布就包括香港澳門以及珠江三角洲附近的海域。要保護中華白海豚,必須粵港澳三地聯合起來才能有效進行。其他這樣的例子還有:香港米埔濕地和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深圳方和香港方可以聯合建立較大的濕地保護區,重點保護許多在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路上的候鳥;粵港澳大灣區附近的海域也可以形成重要的海洋保護區,專門保護一些經濟魚類的繁殖和覓食場地,以保證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控制污染和排放是另外一個在城鎮建設中需要重點管理和控制的方向。為了實現綠色大灣區的建設,我們建議在未來數十年中努力控制污水和碳排放,并做好垃圾分類回收,以實現到2050年污水、垃圾和碳排放全部為零的目標。碳排放減少對于遏止氣候變化至關重要,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在發展過程中大力推進高科技節能產品(如LED、新能源的廣泛使用),成為全球節能減排的示范區域,同時也能夠加強綠色產業的發展。污水的處理和減少排放則是治理粵港澳區域黑臭水體、改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環節。垃圾分類管理也是治理水污染、土壤和海洋污染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大灣區如果希望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壓力,不讓環境問題成為制約發展的因素,減少污染和各類排放勢在必行。

3)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灣區同時,當地居民的教育程度素質也會隨著經濟發展不斷上升。WWF建議在這個過程進一步加強居民的環保意識,摒棄一些對生態環境有害的行為,保留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傳統智慧,一同建設美好的綠色灣區。在粵港澳大灣區,當地居民一些文化飲食上的傳統習慣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擴散到國際領域,比如當地居民對魚翅和魚鰾這類食物的喜愛,就在全球范圍內,對其他國家海域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但是另外一方面,該區域一些其他的傳統,比如“魚米之鄉”、“風水”這樣的觀念,如果加以引導,可以廣泛應用在可持續農業和城市生態園林的建設中,對改善環境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十分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此基礎上去其糠糟,取其精華,將公眾引導到更加環保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上,將對綠色灣區的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

4)由于粵港澳大灣區一共包含廣東省內9個城市以及香港澳門,許多生態保護工作的進行需要多方政府達成一致,保護工作的內容也需要三地的專家人才共同協商制定。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世界一流的高度發達綠色灣區,成為國際上可持續發展成功的示范典例,是符合地區人民愿望、國家發展策略的美好目標。在這個過程中,WWF和政府、企業、高校專家、社會組織聯合在一起,共同商討以上建議的部分,并和各方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建設綠色灣區方案,為美麗綠色灣區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介:盧思騁,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曾于國際及本土環保NGO工作十五載。創辦前進工作室和創綠中心,曾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專家等職位,并協助參與自然之友、全球氣候行動聯盟等多家NGO的管理。因在氣候變化、污染防治、公眾參與、企業社會責任等領域的杰出貢獻,曾多次獲國內外多項獎項及榮譽, 如“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全球青年領袖”等。

消息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
China-PRNewsire-300-300.png
知消
微信公眾號“知消”發布全球消費品、零售、時尚、物流行業最新動態。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collec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城市| 淳化县| 罗源县| 临沂市| 修水县| 尚志市| 潼南县| 嘉禾县| 遂川县| 潢川县| 镇原县| 古蔺县| 高州市| 永宁县| 赤水市| 通辽市| 寻甸| 陇西县| 冀州市| 岳阳县| 繁峙县| 北流市| 西峡县| 三亚市| 中宁县| 阿勒泰市| 凉城县| 新闻| 武穴市| 民勤县| 屏东市| 黎川县| 珠海市| 宜君县| 古丈县| 佛山市| 永福县| 东乌| 东城区| 扎赉特旗| 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