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9月16日電 /美通社/ -- 9月15日下午, 樂天行動派2018年度公益盛典在北京成功舉行。包括著名企業家、慈善家、公益職業人士、鄉村教育工作者、原創音樂人、野生動物保護者、艾美獎較佳紀錄片導演、技術大咖、科幻作家、鋼琴家、哲學家在內的來自不同領域千余名樂天行動派匯聚一堂,掀起了一場集結前沿思想與科技創新公益腦力風暴。
本次活動由知名演員、主持人金銘女士擔任全場主持。女性民謠樂隊“九野樂隊”帶來了精彩的開場表演。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社會化媒體中心主任王秀麗女士作為主辦方開幕致辭:“今天來到盛典現場的樂天行動派有企業家、慈善家、哲學家、鋼琴家、技術大咖、職業公益人、原創音樂人、野生動物保護者以及艾美獎較佳紀錄片導演。希望各位能在今天下午的活動中汲取能量,化為行動,一起守衛美好目標,為創建一個人人都能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生活的世界而努力。”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先生在遙遠的西雅圖發來祝福,他對中國的青年一代表示了極大贊賞,激勵青年人用知識和創新能力為世界作出更多貢獻。
這個世界在變好嗎?
“在全球30歲以下的男性獲得平均在校學習時間是10年,同年齡段的女性獲得了幾年?全球1歲兒童獲得疫苗注射的比例有多少?在過去20年中,全球的極端貧困人口數量是什么樣的變化模式?”你能正確回答這三個問題嗎?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女士用統計學家漢斯-羅斯林的三個問題開啟了她的主旨演講 -- 然而現場回答正確的人寥寥無幾,可見大部分人并不正確認識這個世界的真相,這會使得改變變得更加艱難。李一諾在演講中用數據顯示:2017-2050年之間,整個非洲會增加將近50%的0-24歲人口。看似遙遠的非洲,這個趨勢的意義非常重大,未來將會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諾用中國農業大學的學生幫助非洲農民種玉米的實例,回答了自己先前提出的問題:“這個世界在變好嗎?是的,在變好,但還不夠好。”她呼吁更多人參與其中,用行動來改變世界。
馬蔚華先生在從事金融行業時,將互聯網技術與金融體系緊密結合,在從事公益事業時,致力于搭建專業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臺。從現代銀行家轉型為慈善家,馬蔚華先生在主旨演講時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和獨到感悟:“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報效社會的責任感應該是最突出的企業家精神。”他在演講中提起比爾-蓋茨對自己的影響,“無論是在我的金融職業生涯中還是在我卸任以后在公益的道路上,比爾-蓋茨對我都有非常深刻的影響。”
無需等待 -- 目標守衛者:創造更好的世界
李一諾女士作為嘉賓主持,拉開了以“目標守衛者:創造更好的世界”為主題的圓桌討論序幕。“建立無煙社會,你們無需等待”,來自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 Gauden 博士,在現場呼吁更多中國人關注公共衛生、促進生命全程健康。
“不能站在一個單獨的角色上看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需要所有鏈條方方方面的機構聯合在一起,遵從同一個標準。”作為 GFSI(全球食品安全倡議)董事會成員,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暢女士分享了新希望集團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并分享了他們通過投入新技術和大量資本,從根本上引領農村養殖方式的變革,精準扶貧的故事。
馬云基金會執行秘書長于秀紅女士詳細解讀了馬云基金會的“非洲青年創業者計劃”,每年選擇十位當地的優秀青年企業家,提供一百萬美金的獎金激勵,堅持包容的價值觀,重在支持草根、青年人和女性,激勵更多的非洲年輕人樂觀行動。
“中國的瘧疾看云南,云南的瘧疾看邊境,邊境的瘧疾看緬甸的對面,這是唇齒相依的問題。”專注于在金三角區域從事傳染病控制的健康扶貧行動東亞區主任張軍先生,他們為金三角區域兒童提供免疫接種,發展流動醫療,引山泉水入村,使當地瘧疾發病率與死亡率大幅下降。并且以一個公益機構之力,在被政府遺忘的金三角區域,構建起相對完整的公共衛生醫療體系,改變當地高生育、高死亡、低存活的母嬰健康狀況,因為“相信他們應該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做個自由人 -- 代際碰撞:在中國怎么做公益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代際碰撞:在中國怎么做公益”。這個單元由致力于推動兒童防性侵相關法律制度完善的鳳凰網公益頻道主編,女童保護基金負責人孫雪梅女士擔任嘉賓主持。
參與的嘉賓包括共和國同齡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第九、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徐永光先生。他說:“我做公益是‘私’字當頭,首先我是為了個人的自由、快樂和幸福。”徐永光先生潛心中國民間公益慈善事業20多年,談到40歲從共青團中央辭職做公益的原因時,他表示辭官做公益,只為做自由人。“一些人做公益,好像占據了道德制高點,情懷滿滿,這是公益界的不正之風。”這話是批評,是警醒,如一記重錘深刻地印在每位觀眾的心間。
生于1970年代末期的北大數學系學子,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發起人、秘書長劉正琛先生,自身曾罹患白血病,而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民間骨髓庫。他致力于讓“因病致貧”在中國徹底消失,被稱為現實版的“藥神”。
“把你的故事講好。”同樣生于1970年代的艾美獎較佳紀錄片導演、制片人,公益圈的編外人范立欣先生以自身的職業經歷,告訴在場的樂天行動派,“要把會講故事的人和做公益的人聚合在一起,這樣你能獲取更大的能量。”多年來,他用鏡頭記錄過河南上蔡村艾滋病感染者的“好死不如賴活”,記錄過三峽大壩移民的“沿江而上”,跟蹤過打工農民的“歸途列車”,一部關于兒童教育的紀錄片《上學路上》,已經拍攝了13個國家,還在進行中。
90后“公益新人”黍苗公益聯合創始人、理事長,青年鄉村振興峰會發起人辜家齊自認為是“悲觀的”樂天行動派,因為認識到了自身的渺小,所以堅持,不為了改變他人,更為了認識自己。
“95后一半以上人數都會活得超過一百歲”-- 技術革新與我們時代的福祉
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技術革新與我們時代的福祉”,探討技術革新對醫療健康、生活方式等產生的巨大影響,在提升人類福祉的同時,也產生隱患。本單元由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楊子云女士擔任嘉賓主持,邀請了致力于疫苗創新、推動醫藥健康發展的上海潤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子龍先生,分享了疫苗的創新研發如何直接助力人類戰勝疾病。他表示疫苗講究安全,有效和可持續發展,技術的創新能夠開發出更好的產品,不僅是進口產品,我國國內產品的研發也在不斷提升。
“在座90后出生的人,50%以上能活過一百歲。”在人工智能普及化方面作出巨大貢獻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博士,討論了人工智能運用于醫療健康對于人類壽命延長和疾病治療方面產生的變革。他舉例說明可以運用人工智能自動檢驗血膜片計算被瘧疾侵入的紅血球細胞數,以判斷感染途徑,治療疾病。
未來事務管理局局長、果殼網聯合創始人姬少亭女士發言中認為,具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對于人類的自我審視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長期致力于互聯網時代的社會創新和公益轉型研究、信息社會50人論壇輪值主席、阿里巴巴研究院高級顧問梁春曉先生對技術變革帶來的社會組織范式以及人類生存方式的改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互聯網一是促進了大量新社會主體的出現,二是促進各種新社會關系的出現,而技術的創新更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所能做的便是用現有的技術解決問題,出現問題后再創造新技術來解決隨之產生的新問題,如此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西方文明的兩大源頭,希臘文明告訴我們要自知其無知,希伯萊文明告訴我們要自知其有罪,只有保持知識上的謙卑和道德上的謙卑,才有可能懷抱謹慎樂觀的行動去迎接無法預料的人類未來。”杰出青年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周濂先生在第三單元的最后發言,將整場活動提升到了哲理的高度。
走在消除不平等的道路上 -- “我是樂天行動派”青年公益人閃電演講
大會專門為青年公益人設置了“我是樂天行動派”閃電演講環節。
第一位演講者是 PEER 毅恒摯友聯合發起人劉泓先生,他更多關注中國縣城和鄉鎮的中學生教育,作為哈佛的畢業生,他將平等自由開放的思想帶到了小鄉村,通過對話一點點改變著孩子們的思想。
鄉村筆記聯合創始人汪星宇和他的小伙伴們走在消除城鄉的不平等道路上,他們組織城市的孩子來到鄉村感受真正的鄉村生活,也鄉村帶來了新的資源和視野。
羅德學者、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研修生李雨晗女士現場講述了她“生命中奢侈的一年”,她表示“自然保護不是高山之上的詩和遠方,關注的是每一個老百姓的柴米油鹽。”討論自然保護,更重要的是解決人與動物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她所發展的“自然體驗”項目更是在解決沖突之外,為當地人帶來了收入。
女性民謠樂隊“九野樂隊”主創、主唱兼吉他手,社區音樂工作者段玉女士和九野樂隊用歌曲串燒的方式帶來了創新的閃電演講,她們依次演唱了五首自作曲,包括提倡男女平等的《一樣的天空》,為女孩發聲的《我是女孩》,倡導人們關注兒童權利的《兒童的花園》為生活中渴望活出真實自我的母親們創作的《不完美的媽媽》以及鼓勵女性站出來反對性別暴力的《掙脫枷鎖》等歌曲,給觀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閃電演講的嘉賓結合了親身經歷,抒發出獨到的公益見解,為現場觀眾帶來了諸多震撼。
樂天行動,從未停止
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支持、廣州市同道公益發展中心主辦的#我的捐贈故事#征集大賽正式啟動,“好故事,會發光。”主辦方代表同道公益理事長何雪峰先生講述了此項目的發起緣由,并與伙伴機構的代表共同上臺啟動項目,倡導大家說出#我的捐贈故事#,無論是捐贈金錢、時間、專業技能,還是聲音、步數,你的捐贈故事定會影響更多生命,傳播點滴善意。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樂天行動派”年度公益盛典也逐漸走入尾聲。著名鋼琴藝術家孔祥東先生為觀眾帶來了精彩絕倫的閉幕演出,古典鋼琴與 iPad 科技的巧妙融合,為公益盛典增添了更多夢幻元素與浪漫色彩,整場大會在美妙動人的旋律中圓滿落幕。
從2011年至今,樂天行動派公益盛已成功舉辦過8屆。“樂天行動派(Impatient Optimists)”為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夫婦所倡導,是他們對所有面對挑戰、不言放棄、樂天行動、創變未來的人們的描繪。本次樂天行動派年度盛典由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主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支持,旨在向大眾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激勵更多人從身邊做起,采取行動以創造更好的未來。
本場盛典活動總策劃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楊子云女士表示,“人生就是一場追尋存在意義的旅途,期待更多人成為‘樂天行動派’,以樂天行動,踐行美好目標,創變人類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