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10月31日電 /美通社/ -- 全球領先的科學與醫療信息分析公司愛思唯爾近日在北京舉辦2018環球科學卓越科研論壇,本次論壇由愛思唯爾、律商知識產權以及《環球科學》雜志社聯合主辦,吸引了眾多海內外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人員,深入探討科研工作中面臨的挑戰。
此次論壇以“突破常規,創新科研”為主題,邀請到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能科學與工程類管理研究所所長王侃、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雍進、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李天瑞等多位國內各學科領域杰出專家、高被引學者,以及愛思唯爾旗下頂尖期刊《細胞》的科學編輯 Vjekoslav Dekaris 和 LexisNexis 亞洲區知識產權顧問黎邈,圍繞科研、合作、出版、職業發展、科技成果傳播與轉化5大專題,向與會者分享了各自科研生涯中的寶貴經驗,共話科研流程中如何突破常規思維,提升科學研究的發表、傳播和轉化效率。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在現場,嘉賓們積極分享自己在科研過程中的挑戰和應對心得。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雍進結合了自己從瑞典留學到回大連物化所建立實驗室的經歷,分享了選擇研究方向及未來去向的心得。在談及如何從挑戰中發現機遇,開拓創新時,他建議青年學者應潛心研究,在某個領域的細分環節深入挖掘,奠定該領域標志性地位,實現彎道超車。
《細胞》的科學編輯 Vjekoslav Dekaris 則提出了一個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獲得博士學位之后的發展考量。他認為需綜合考慮自身的長期發展目標,投入產出及行業競爭力等,最終選擇合適的發展路線。在他看來,研究人員走出實驗室依然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此次論壇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提升青年學者的科研創新能力,為青年學者全面介紹了從選題、寫作技巧、發表傳播等方面的實際操作。
四川省云計算與智能技術高校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天瑞結合現實案例介紹了科研選題思路,強調好的選題是成功的開始,在選題思考過程中應著眼現在,思考未來并找到現實落腳點。而來自臺北國立陽明大學的高毓儒教授形象地以做菜為比喻,深入淺出地強調青年學者應注重有效管理時間并用科學方法積累自己的“素材庫”,以提高論文寫作效率和質量。環球科學雜志社魏瀟博士則介紹了如何利用微信等新興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提高論文的傳播范圍,以創新思維提高論文可見性,從而更有效地宣傳學術成果。
推進研究成果轉化
LexisNexis 亞洲區知識產權顧問黎邈以專利價值為基礎,介紹技術成果轉化新思路。她指出,在技術成果轉化過程中,技術成熟度、領域熱門程度和評估已有校企合作成果都是識別技術成果是否可轉化的必不可少的考慮因素。在如何進一步提升專利質量,促進專利發明產業化,加速向成果轉變方面,黎邈的介紹無疑提供了系統的思路和解決方法。
除此之外,愛思唯爾科研解決方案高級顧問于婷婷向與會者從選刊,選題和呈現三個方面介紹了數字化工具在提升科研效率方面的應用,重點介紹了愛思唯爾旗下的 Scopus 數據庫,它不僅是領先的文獻摘要與科研信息引用數據庫,也是追蹤、分析和可視化研究成果的智能工具。Scopus 能快速定位合適的高質量期刊、分析并追蹤主題熱度和資金來源,直觀且全面地呈現個人學術實力,從而有效地幫助研究人員提高科研效率。
本次論壇還特別設置了“青年科研大使”評選環節,有12位年輕科研人員脫穎而出,他們有機會親身參與到2019年愛思唯爾的科研項目,并獲得愛思唯爾提供的包括期刊出版人或編輯的一對一論文寫作與發表輔導、律商知識產權的專利價值咨詢服務等一系列增值獎勵。
愛思唯爾憑借自身逾百年的知識沉淀,結合與時俱進的科技,不僅為我國廣大科研人員提供內容獲取、學科分析、評估等方面的平臺工具和解決方案,還致力幫助青年科研人員解決科研進程中的挑戰和難題。愛思唯爾大中華區總裁林國慶先生表示,“科研創新離不開千千萬萬的研究人員,而大學、研究機構和創新企業則肩負著培養人才、提升科研水平、將研究成果產業化的重要使命。愛思唯爾秉承著‘助力中國科研事業發展,幫助中國科研成果走向全球’的使命,不僅以豐富的專業內容和值得信賴的信息分析服務成為科研人員不可或缺的好伙伴,更致力于搭建多樣的學術學科交流平臺,幫助科研人員共享經驗,獲取新知,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助力科研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