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3月26日 /美通社/ -- 2019年3月20日,全國律協3月份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全國律協副會長、新聞發言人蔣敏主持發布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20多家新聞單位和新媒體代表參加了本次活動。
會議現場,《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務調研報告》正式對外發布。北京律協會長高子程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調研報告的相關情況。
為積極推進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務業發展,2018年5月北京律協攜手LexisNexis律商聯訊啟動了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務調研項目。LexisNexis律商聯訊作為內容支持單位全程參與。本次調研采取在線問卷調查、律師事務所公開數據梳理、典型案例分析、深度訪談及政策研究等多種方式進行。通過對律師及律師事務所發放的近萬份調查問卷,對900家律師事務所進行了等距系統抽樣分析,以最直接的方式獲得律師事務所開展涉外業務情況的相關信息;對12位具有豐富涉外法律服務經驗的北京律師進行深度訪談,實地走訪律師事務所近20次,了解當前涉外法律服務業前沿的需求;通過收集北京近三年數百個涉外法律服務案例并對服務領域、地域和客戶類型等信息進行提取和整理,追蹤近三年北京涉外法律服務業的變化和趨勢;為北京涉外法律服務業發展提供建議和對策。
《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務調研報告》主要分為六部分,包括調研目的及說明、調研數據分析、代表案例分析研究、深度訪問集錦、調研結論和建議等內容。(點此申請報告,申請通過后,北京市律師協會將相應發送紙質版或電子版報告。)
通過對北京規模(人數)排名前900家律師事務所進行抽樣調查,北京律師事務所涉外法律業務主要集中在國際貿易/世貿業務、跨境投資(FDI/ODI)和涉外爭議解決領域。為了更好地開展涉外業務,北京也有相當數量的律師事務所在境外設立了分支機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約有24家北京律師事務所在境外設立了分支機構,分支機構覆蓋地區占比如下:港澳臺22%、非洲22%、美洲17%、大洋洲13%、亞洲(除港澳臺地區)13%、歐洲11%及其他地區2%,超過50%的律所只在一個或兩個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但也有接近20%的律所已在五個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
北京涉外律師人才數量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在司法部公布的《全國千名涉外律師人才擬入選名單》中,來自北京的律師有170位,約占總人數的17.21%,入庫人數位列全國第一;在入選律師人數排名前10位的律師事務所中,有7家來自北京,數量位列全國各省份第一名。在全國律協成立的“一帶一路”跨境律師人才庫中,中方律師共計84名,其中來自北京的入庫律師有21位,人數占到所有中方律師的25%,位列全國各省份第一名。根據從900家律師事務所中抽樣統計了296位從事涉外業務的北京律師,其中96%可以熟練使用英語工作,其次是日語、法語、德語、韓語和西班牙語等小語種,且超過1/3的律師持有海外學位,執業年限在7年以上的律師更是達到了80%。綜上可以看出,無論是語言和教育背景,還是在執業經驗方面,北京的涉外律師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準,說明了北京涉外律師的綜合能力比較強。
在北京涉外律師執業領域方面,對證券與資本市場、公司并購、國際貿易/世貿、涉外爭議解決、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跨境投資及海商海事等七大涉外領域,全國律師人數及北京律師人數進行了統計,除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海事海商領域北京上榜律師僅占全國上榜律師的13%,其他各領域北京律師都占據了一半以上,其中在國際貿易/世貿領域中,北京律師人數全國占比高達91%,在跨境投資領域中的這一數字高達87%。
通過對近200個來自不同規模的律師事務所的涉外案例進行分析,涉外法律業務主要集中在并購業務、上市業務和證券業務(債券資本市場),占比分別為25%、23.3% 和11.05%。并購和證券業務的行業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金融行業,其次是制造業和高科技、互聯網行業。跨境并購業務主要涉及地區為歐洲和美洲,其次為亞洲。在證券業務涉及地區中,亞洲占比最多,歐洲位列其后。對于上市業務,業務量最大的行業是制造業,金融業、高科技、互聯網行業和批發零售業位列其后,在主要業務地域中亞洲占據絕對的優勢,約有95%的公司選擇在亞洲上市。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外國公司都是涉外法律服務中重要的客戶。其中,民營企業是涉外業務客戶中數量起伏最大、最活躍的力量,這與國家政策對民營企業的扶持以及經濟形勢的導向有直接關系。
在涉外法律業務中,北京律師有自身獨特的優勢。一方面,熟悉中國企業的運營管理模式,在提供法律服務時,能做到準確理解客戶的訴求,溝通高效、服務及時。另一方面,北京律師建立的人脈關系也能在客戶需要選擇國外合適的律師事務所和律師時,起到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相對于國外同行,北京律師還有很多亟需提升的地方,律師提供的涉外法律服務對企業的作用在廣度和深度上均有不足,主要體現在對外國法尚未達到掌握和熟悉的水平,用外國語言解決法律問題還有一定困難,缺乏各行業基本知識,難以結合行業背景根據法律提出風險防控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