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3月27日 /美通社/ -- 3月24日,由中歐眾創平臺主辦的創業大賽(教育專場)決賽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校區成功舉辦。14個晉級決賽的項目兵分三組(雛鷹組/黑馬組/白馬組)參加項目路演。經過激烈地角逐,雛鷹組“UUabc”“優品智學”“劉氏視聽動教育”、黑馬組“穿楊模考”“優志愿”“樂田火柴人教育”、白馬組“Upbeing”“美育播種”“天使有愛”斬獲各自組別冠亞季軍。
這次決賽三甲中,最感人的項目要屬白馬組“天使有愛”。這是兩位00后新生代創業者的創業項目,旨在為白血病兒童接受教育提供關愛和幫助。兩位年輕的創業者提出一年兩萬元的財務預算。中歐創業營校友、精銳教育創始人兼董事長張熙在與她們交談后,當場提出精銳公益基金會將贊助10萬元,并且精銳老師可以作為志愿者加入關愛計劃。在場近300名參會者為這個“有溫度的教育創業項目”爆發出熱烈掌聲。
本次大賽,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中方教務長、戰略學教授張維炯做開場致辭。
張維炯教授指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背后有三大要素:首先是改革開放的政策紅利;其次,中國近40年來誕生了大批優秀的企業家,為社會不斷創造價值;最后,中國歷來重視教育,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張維炯教授強調,未來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歐致力于培養掌握市場規律和科學規律,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靈活做出反應的人才,為社會創造價值。在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動教育公平的政策下,教育行業會不斷催生更多新項目,新產品和新模式,造福廣大人民群眾,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而這,也正是本次創業大賽的舉辦初心。
路演開始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創業管理實踐教授、中歐創業營/創投營課程主任龔焱以咖啡產業為例,從精益創業角度出發,為大家解讀中國企業創新演進的三大路徑。
龔教授表示,中國早期的民營企業發展都是起步于移植創新。隨著移植創新的發展,有一部分企業開始進入第二階段—整合創新,把不同行業、不同商業模式和不同地區的創新元素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物種。第三階段是躍變創新。躍變創新的本質是重新定義,基于對技術邊界,對價值網絡和游戲規則的重新定義,形成新的物種。
本次創業大賽為期一天。決賽下半場,中歐創業營校友、精銳教育創始人兼董事長張熙,與在場300多位參會嘉賓分享了個人教育行業創業的認知與思考。
張熙認為,未來五年是教育行業的黃金五年。教育行業有著很強的情感屬性,技術很難取代。同時,教育行業也是為數不多的、不易受經濟周期影響的剛需產業。所以,要做好教育項目,一定要注重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和差異化。
他表示,教育行業是一個人力密集型產業,組織結構設計和激勵機制未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教育行業是渠道為王,招生為王。每一位教育行業創業者都要始終堅持創業初心,回歸教育本質,用愛心去做教育。
本次大賽共征集到140多個教育行業的創業項目,分別來自K12、國際教育、在線教育、學前教育、素質教育、考培和教育服務等七大細分賽道。經過大賽組委會的多輪篩選,37個項目入圍半決賽,其中14個項目晉級決賽。
決賽現場邀請到了精銳教育、北塔資本、海一資本、多鯨資本、眾為資本、合鯨資本、鼎暉投資、藍象資本等多家知名創投機構合伙人作為決賽評委。評委團現場觀看14個項目的路演,并與創業者們積極互動與點評。項目方代表攜各自的創業項目輪番登上決賽舞臺,每人進行15分鐘的路演并接受5分鐘的評委提問。20分鐘的環節結束后,投資人評委現場對路演項目進行評分,最終根據評分高低確定三甲名單。
本次大賽三甲團隊將獲得由大賽主辦方提供的獎金,并有機會與投行大咖共同參加貝爾生存營,以團隊為單位進行野外生存挑戰,獲得別樣認知升華。